特约记者胡刚报道21日,中国香港乒乓球队获得奥运会男子双打银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一枚奥运奖牌,整个香港为之沸腾!
银牌来之不易
不知是不是由于历史性的一刻来得太早,那股兴奋劲儿已经过去了,站在奥运会亚军领奖台上的李静和高礼泽反而平静得出奇。
旁边冠军台上的马琳已经在不知第几次流泪,而微笑依然是李静、高礼泽最高级别的激动显现。尽管,马琳、陈玘的那块金牌赛前就被看作是中国队的囊中之物,而李静、高礼泽的这块银牌却是中国香港的意外之喜、珍贵之礼。
20日的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半决赛刚一结束,力拼下俄罗斯组合斯米尔诺夫/马祖诺夫的李静和高礼泽就知道,自己已成为创造历史的香港运动员。杀进决赛,他们至少会拿到一块银牌,而这将是香港回归祖国后在奥运会上拿到的第一块奖牌。此前,只有李丽珊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香港拿到过一枚帆板金牌,而香港乒乓球选手甚至没在奥运会上闯入过四强。
但李静和高礼泽很清楚,能在雅典拼杀到这个份上,是因为他们的付出该到了收获之时,也是因为他们比很多对手多了那么一点点运气。
但站在雄霸乒坛的中国队选手面前,他们怎么比都处在下风。于是在迈出四强门槛的同时,他们就已制定好决赛方针,那就是一个字——拼。
就这一个字,支持着李静/高礼泽在他们屡战屡败的马琳/陈玘面前支撑了六局。
第一局,马琳的快攻和陈玘的搏杀,让李静的两条快腿、高礼泽的快攻和弧圈几乎没有施展余地。2比5落后以后,场上局面就落在了马琳/陈玘掌控之中。6比11。
第二局,马琳再次以侧身拉弧圈率先得分。而李静和高礼泽从4比7开始才像回过神似的,连连抢攻得到4分,并以8比7反超。在8平、9平之后,马琳侧身杀直线得手,李静回球失误,马琳/陈玘再胜一局。9比11。
第三局,高礼泽/李静开始积极上手,抢攻在先,这让他们很快以3比1领先。在马琳/陈玘将比分扳为4平、6平、7平之后,高礼泽/李静又连得4分,扳回一局。11比7。
第四局,双方争夺激烈,7平之前每个数值上都出现过平分。7平时,高礼泽连续两次失误,马琳侧身抢攻得分,香港选手以7比10落后。好不容易又扳回一分后,高礼泽侧身抢拉落网,败局锁定。8比11。
第五局,利用对手失误,李静/高礼泽以9比6领先。这时陈玘抢攻得手,高礼泽回球下网,比分的天平回倾到9比8。马琳侧身抢拉下网,随后又摆短下网,香港选手再扳一局。11比8。
第六局,李静/高礼泽开局即一泻千里,0比5落后。这时陈玘和马琳连续回球失误,李静/高礼泽将比分拉近至3比5。之后陈玘开始积极抢攻,中国队很快以9比5领先。逼近赛点,裁判又判掉一个发球,重压之下的李静二度发球失误。5比11。比赛戛然而止。不光是无缘冠军的李静和高礼泽心有不甘,连在场的中国球迷都意犹未尽。
但香港体育的历史还是在他们身后被改写了。在发布会上,说着粤语的香港记者和说普通话的内地记者共同忙碌,共同兴奋。这里,回荡着中国人的喜悦。
董建华热烈祝贺
中国香港组合李静/高礼泽21日在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比赛中夺得银牌,以行政长官董建华为代表的香港各界对远在雅典的运动员致以热烈祝贺。
李静/高礼泽在决赛中2比4不敌中国头号种子马琳/陈玘,赢得银牌。这是中国香港选手自回归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中国香港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银牌。董建华在祝贺选手时说:“每个市民对他们的超卓表现都会引以为傲。他们的斗志和拼劲是香港精神的最佳体现。全体香港市民会继续支持我们的健儿,祝愿他们在赛事中再创高峰。”
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也衷心祝贺中国香港代表团,他说:“全港市民都为这消息而雀跃,得到奥运银牌是很大的成就,我为他们感到骄傲。精英运动员将成为年轻人的楷模,并有助本港发展可持续的体育文化。我深信代表队的运动员会继续竭尽所能,为香港争光。”
李静和高礼泽的师弟师妹在香港体育学院餐厅的电视机前为他们打气。队员们都希望自己的师兄可以在决赛中胜出。最终李/高只赢得了银牌,但小队员们表示师兄们能进入决赛,已令他们很受鼓舞,他们会以师兄为榜样,努力训练。
而在街头大屏幕前观看决赛的很多香港市民,多数则没有太多的倾向性。多名观众与记者的交谈都重复了一句话:“反正都是中国人拿金牌嘛,谁赢都一样啦!”有一名女性观众对记者说,她对乒乓球并不太了解,但是她相信香港人会因为这枚银牌掀起“乒乓热潮”。当记者问她最喜欢什么项目时,她却答非所问,强调她最喜欢的是“田亮”——中国跳水队的头号“帅哥”。
运动用品商店老板在接受采访时的话似乎印证了“乒乓热潮论”。他说,近几天前来买乒乓用品的市民大大增加,他们正打算多入货来满足市民日趋上升的需求。
帆板选手李丽珊在1996年为香港赢得了首枚金牌,也是香港奥运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枚金牌。就在1996年,香港掀起了一阵“帆板热潮”。(来源:体坛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