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界曾经出过一个心照不宣的笑话,西部某俱乐部老总上任伊始全力打假,喊打喊杀,声色俱厉,坚决扭转了球员私下放水的歪风邪气。然而,没过几天,该队照样大肆卖球,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老总的意思不是不能假打,而是要在俱乐部的领导之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卖球。人们戏称为,只能批发,不许零售。
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一个个案,别当这只是一个笑话,或者说,只是个别俱乐部的个别领导的个别行为。许多时候,中国体育圈里的事情就是这样见怪不怪地荒唐,而且正在肆无忌惮地继续荒唐下去。02年世界杯前后,中国男足趁着进入世界杯的东风,纷纷兼职做起了“专栏作家”,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采访权卖给了某家报社,搞起了有偿新闻。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地球人都知道。当时,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闻讯勃然大怒,严厉指斥男足国家队简直掉进了钱眼里!并责令中国足协严加看管,下不为例。
然而,到了雅典,在奥运会赛场内外,中国记者才发现,原来运动员不是不能接受你采访,而是只能接受体育总局指定的“X奥星空”的独家专访,整个代表团全体都已经被“批发”了,岂容你私自“零售”?在马可波罗的射击馆里,我们看到,俄罗斯的美女金牌得主跟普通观众一样坐在看台上为队友加油助威,遇到巴塞罗那双向飞碟冠军张山还一起合影留念。在射箭场边,我们看到,韩国的冠军得主赛后走上看台,与前来加油助威的本国侨民和记者握手拥抱,亲如一家……可是,你永远也找不到中国运动员,无论成败,赛后他们全都被带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只是在“X奥星空”的采访基地或可一见。即使如此,一些地方电视台的记者想在其门外做个顺路采访也不可得,该网站的工作人员粗暴地推开别人的摄像机,大喝一声:都不许拍,我们出钱了!
在曼彻斯特采访孙继海时,他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球员都可以采访,在比赛或训练场边,队里有安排,像值日表一样,轮到谁谁去接待媒体与球迷。但是到家里采访不行,要付贵得离谱的独家采访费,意思就是不希望你去。尽管如此,其所付费用也是一次性的,之后别人该怎么采就怎么采,极端一点儿说,别人再出一笔采访费,该进家门还是照进。
令人不解的是,“X奥星空”的所谓“独家买断”究竟以何时为限?是不是它出了一次钱,就永远不准别人在任何地方采访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成员了呢?对于男足写专栏都要深查严管的体育总局又如何施行双重标准,对此网开一面,甚至包庇纵容?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体育总局参股其中,有利可图。这就怪了,国家体育总局是政府机构,花着纳税人的银两为全国人民操办体育事业,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商业单位而且专门从事批发采访权的业务呢?
综观世界各国,21500名体育记者在雅典从事向大众“零售”奥运新闻的工作,但是像我们这样被“批发商”排挤得叫苦不迭的现象,全球还真叫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岂非咄咄怪事?
(文章来源:搜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