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80赛季,国际米兰夺得意甲冠军,令人称奇的是,其主力阵容中有9人来自国际米兰青年队,只有锋线的阿尔托贝利和贝卡罗西来自布雷西亚青年队。当时的主力球员朱塞佩·巴雷西现在是国际米兰青年队主管,但他表示24年前的奇迹已无法再现,“现在这种竞争激烈、每个赛季必须出成绩的环境里,俱乐部已经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去准备那样一支球队了。”
培养出一名好球员容易,培养出一茬好球员却非常困难。不用说AC米兰、国际米兰、尤文图斯这样的超级强队,就算是中小俱乐部也不可能完全指望俱乐部的青训系统。雷吉纳主席佛蒂此前不久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那种仅靠俱乐部自己培养年轻球员来组成球队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必须一边紧盯转会市场,一边注意梯队建设。”
虽然完全指望青年队是不现实的,但近年来,意大利豪门出产的本土球星也太少了点,虽然他们的青少年梯队建设一般都不错。以尤文图斯为例,真正由俱乐部培养出来的球星,近年来几乎没有出现过。而国际米兰尽管连连在意大利青年联赛称雄,但比亚瓦、贝亚蒂等优秀新人,每年都差点作为转会筹码被交换出去,就连帕斯夸莱这样进入一线队并入选过国家队的球员,也可能被送走。而去年进入一线队的马丁斯和今年的德拉菲奥雷,一个来自尼日利亚,一个来自阿根廷,都不是纯正的“国际米兰出品”。
俱乐部管理层都很现实,他们认为,青少年培养是一个高淘汰率的机制,既然一线队必须由顶尖球员组成,因此其90%的球员来源必须依靠转会市场,如果青年队每年有2名左右的球员补充到成年队,就很不错了。其他被认为潜力差一些的球员,一旦有机会以好价钱卖出去,肯定会被送走,当年希格诺里就曾被国际米兰青年队认为没前途而选择主动离开,而现效力于AC米兰的球星布罗基曾是AC米兰少年队的一员,却不得不在最低级别的普罗塞斯托队开始职业生涯。
亚特兰大、皮亚琴察、布雷西亚、帕尔马等球队都可称作意大利足球史上的兵工厂,但他们的成功不完全是培养方式出色,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地经济发达,能够保证俱乐部有足够财力去挑选和吸引全国各地的少年才俊,维耶里、大因扎吉等人效力过亚特兰大,但他们也并非亚特兰大青年队培养出来的球员。而乌迪内斯近年来的成功,一个原因是把选材范围扩大到了国外,尤其是丹麦、捷克等小国联赛,并专门建立了一个“乌迪内斯实验室”来挖掘海外青年球员(见《足球周刊》第102期)。
近年来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足坛的另一个趋势则是:随着足球经济整体不景气,不少大俱乐部也加强了在新秀市场上的争夺,目的是底价乃至无花钱引进新秀,日后补充入一线队或是卖给其他俱乐部。今年夏天,先是发生了4大豪门对丙一联赛新秀波齐的争夺战,接着拉齐奥又指责罗马引诱其整个少年队,紧接着,原本关系不错的国际米兰和佛罗伦萨也为了一名年轻球员闹得很不愉快。
那么,豪门真的很难自己培养新秀了吗?并不尽然。俱乐部青年队突然涌现出一大批新秀,往往是由于背后站着一名超级教练。80年代萨基的AC米兰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卡佩罗此前在青年队为他培养出了马尔蒂尼、科斯塔库塔、塔索蒂等球员。而近年来,虽然三大豪门从二队提拔的球员不多,罗马青年队却培养出了德罗西、阿奎拉尼、达戈斯蒂诺、科尔维亚、博沃等新秀,令莫吉、布拉伊达等转会高手都不得不流口水,最重要的也在于老德罗西和布鲁诺·孔蒂两位优秀教头的努力。 (作者 王勤伯)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