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谭杰雅典报道
在雅典的日子里,哈里斯曾经说过很多非常精彩的话,尤其是当中国队赢球。他说过的最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能觉得有一个NBA的全明星球员加一个有过很多胜场的NBA教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拉里·布朗(梦六队主教练)可以告诉你们更多的东西。”那是在中国队战胜新西兰队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队在两天前刚刚输掉他们的首场比赛。篮球文化让姚哈相通
这段话的前半句后来一直被哈里斯挂在嘴边,在很多场合他都会把姚明与自己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中国队以大比分输给意大利队之后,哈里斯在谈到球队所需要的激情的时候,便说:“姚为此做了很多事情,我也为此做了很多。”在哈里斯的观念中,中国男篮与以前最大的不同便是他本人以NBA助理教练的身份出任中国队的主教练和姚明的NBA经历,事实上,也恰恰是这两点使中国男篮在雅典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关注。
姚明与哈里斯在年龄上差了将近40岁,要是从NBA的辈分上说,至少也有两辈。但就是这两个人在中国男篮的雅典之旅中表现出惊人的默契。
当中国队在西班牙、阿根廷和意大利的全场紧逼下手足无措,简直像初学者在打球,屡屡出现低级失误的时候,哈里斯和姚明是最觉得没有面子的人,他们两个人在NBA的经历中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羞辱。他们对这种尴尬局面的反应是强烈的,姚明是边摇头边往回跑着防守,哈里斯是用手捂着头转个身,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样子。
姚明在首战西班牙之后发泄了一次,而哈里斯无处发泄,但是他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对姚明的支持,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来。哈里斯曾经对记者说,他不认为陈可在场边对自己发脾气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认为中国队应该有这样的激情,这些话更像是在为姚明的赛后一怒喝彩。
在被对手欺负的时候,姚明和哈里斯是最不能忍受的人。但是,拯救他们并不困难,通常来说只需要一场胜利便能解脱。哈里斯在中国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姚明正在养成一些美国脾气。所以,当裁判的判罚对于中国队不够公平或者对手进行挑衅的时候,这些脾气就派上用场了,仿佛中国队只有他们两个对一切斤斤计较。不要小瞧这种斤斤计较,姚明和哈里斯就是在有意识地提高球队的自信。
用哈里斯的话来说,这就是篮球的文化,这是中国的文化中所没有的。许多场合表现“默契”
姚哈二人的默契在许多场合都可以表现出来,在中国队以20分的差距输给立陶宛无缘四强之后,姚明首先在混合区对记者们说:“我觉得20分不是我们两个队伍的真正差距,我们和立陶宛估计也就是10分的差距,输到20分只是因为我们最后采取了犯规战术。如果我们打得好的话,不用打得很好,只要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我认为可以和他们不相上下,可以限制他们。”这绝对是一个美国式的思维,不管姚明心里是不是真的这么想,他把这种话说出来,对于球队的士气就是一种鼓舞。
几分钟之后,哈里斯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竟然说出了同样的话,更简单,“这是一场10分差距的比赛”。相信在这个时候去问任何一个其他的中国球员,他们都不敢说中国与立陶宛只差10分。但是将帅把这种话说出来了,队员们的心里就塌实了。
精彩的还在后面,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姚明在被记者要求给中国篮球一个定位,姚明开始引经据典。“《出师表》还记得吗?不可妄自菲薄,不可狂妄自大。”然后还加了一句,“后面怎么着?背不出来了。”这已经是姚明在雅典第二次引用名人名言了,上一次是在输给西班牙之后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哈里斯在姚明之后接受了采访,他提到的是一部美国的后现代代表作品。在被记者要求给中国篮球今后四年的发展提一些建议的时候,他说:“如果他们有球员去欧洲俱乐部打球,对他们个人的成长非常好,但是这样会毁掉他们的联赛。显然,如果中国允许所有好的球员出国打球,自己的联赛就无法发展。这就像是《第22条军规》。”互相恭维令人感动
当然,如果他们两个互相恭维起来,听上去绝对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在战胜塞黑进入八强后,姚明说:“哈里斯三个月来一直在给我们上一堂课,人生课: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每时每刻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直到今天我们才开始领悟到其中的一些含义。”
同样的场景下,哈里斯说:“姚明是在带着一种伟大的热情打球。”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今后几年被给予厚望的易建联能够有怎样的发展,在2008年奥运会上,姚明仍将会是中国男篮无可替代的灵魂人物,他在球队中具有绝对的权利,无论是进攻的权利还是发言的权利。在姚明的这种威望之下,任何一个在今后四年执教中国队的主教练都必须与姚明形成一种默契的关系,就像哈里斯与姚明在雅典表现的这样。这种默契的关系不是靠互相恭维形成的,而是靠篮球观念和处世观念上的相互认同而形成的。
为中国男篮选择主教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姚明选择一个有足够的能力训练他、有足够多的共同语言与他沟通的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