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危机是科健转让根源 郝建学:卖对大家都好 |
|
|
SPORTS.SOHU.COM 2004年9月3日10:31
体坛周报
|
|
作者: 沙续柳辰特约记者沙续、柳辰报道正如本报上周五披露的那样,深圳足球的危局正陆续上演。就在其他中甲俱乐部纷纷加大投入,准备最后阶段决战的时候,9月2日,记者从一位内部高层人士获悉,科健集团已经基本决定转让深圳科健俱乐部,省内外、国内外的企业,只要对中国足球感兴趣,只要能对深圳科健队两线梯队真正负责任,能解决球队燃眉之急,科健俱乐部可以做出让步,双方的谈判空间将非常大。
集团危机,转让的根源
2002年,郝建学在只看过两次比赛的情况下就决定买下科健队。当年年底,得到赞助的广东雄鹰队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冲上甲B。2003年8月,郝建学任命辞去健力宝俱乐部市场部经理的杨虹为总经理,健力宝俱乐部总经理顾凯为董事长,负责幕后指挥。当年,杨虹完成了将球队迁到深圳的计划。同时,杨虹和顾凯将球队并入科健集团,目的就是希望钱来得更及时。
顾凯和杨虹对深圳市场非常有经验,所以科健队今年初在市场开发中比较顺利,两个多月就完成了俱乐部定下的年收入超过400万的任务,卖出了胸前背后广告、卖出了“最佳球员”赞助冠名,连日常的饮用水都变成广告收入。在科健集团拨款没到位的情况下,俱乐部依然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不过,科健集团的拨款却迟迟不见踪影。后来,在陆陆续续拨过两次款后,科健集团就陷入了空前危机中。
2004年3月31日,科健集团应收账款达到6.7亿元,存货达到5.4亿元,经营现金流为-5348万元,而中科健的净资产仅为2.6亿元。上海浦发银行对科健所欠债务进行全盘追讨,涉及金额近1.8亿元。于是,科健资金链断裂,郝建学称科健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并将自己的所有房产抵押给了科健。
在这种情况下,顾凯被任命为科健集团副总裁,负责救市行动。在过去几天里,科健集团高层对投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定下了集中精力发展主业的思路,将有限资金留在保存大局上,并对主业以外的相关产业进行整合,科健足球俱乐部也因此成为被缩减的对象。
外销,转让的目标
按照俱乐部现在的经济情况,在没有外来投资的情况下,根本没可能支付完下半年比赛所需的最基本经费,加上现在已经欠球员的两个月工资和欠后勤、食堂的近100万,俱乐部已经无法再经营下去。为了把球队维持到年底,郝建学才同意为球队寻找新老板的提议。
中甲第一阶段结束,深圳科健队暂时排在第8,队中有前国奥队员吴坪枫、吴伟安等,平均年龄不到23岁。科健二队由前深圳队队长范育红带队,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已经在全国U17华南区比赛中连胜夺冠,并有3位球员入选U17国家队,这两支队伍都具备很强的实力。据悉,科健要求的条件非常宽松,最重要的是接任者“有诚意”,能把球队带下去——这种模式与2年前平安过渡到健力宝的模式十分相似。
“对于俱乐部会否被转让,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的确有这样的想法,同时其实这也是为了球队的出路着想。转让,其实都是为了大家。不过,转让这事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对于转让一事,杨虹拒绝透露细节性问题。而顾凯则非常委婉地回答:“这个问题不要问我,问俱乐部。其实有些事情不需要拿到媒体上说,是公司内部的事情”。
顾凯暗示转让是“公司内部的事情。”这是否意味着科健俱乐部要内部消化?目前,“中科健”的财政危机仍在继续,“中科健”属下的公司的状况也好不了多少,因此,科健俱乐部的转让要在“中科健”内部消化可能性不大。
但是,对外寻求买家的道路也并不平坦。一位业界人士2日晚说:“现在中甲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要找一个买家不容易。像科健这样要想在联赛进行过程中转让那就更难了。”该人士透露,类似这样的转让难处在于赛季并没结束,新买家连对新俱乐部基本操作的时间和余地都很少,风险很大。
“二吴”,转让的招牌
对此,科健俱乐部一内部人士承认的确存在这样的困难,但他也透露了科健已经做好的变通“途径”:价格先谈好,但在本赛季内球队的运作暂时维持现状,到赛季最后阶段或者是赛季结束,俱乐部如何安置就看新东家的安排了。
对于科健俱乐部来说,最理想的转让方式是能以一个好价钱将俱乐部和球队整体转让,而且价钱问题还是次要,关键是要将球队这包袱甩开。科健俱乐部“整体转让”的有利条件很多,其中包括科健队队员技术功底不错,这在中甲联赛中早已得到公认,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吴坪枫和吴伟安两名前国奥队员。毋庸置疑,“两吴”是科健队寻求转让最大的活招牌。
不过,吴坪枫的情况则有些特殊。由于年初代表国奥队比赛,他错过了与俱乐部签约的时间。如果科健队解散,吴坪枫与科健队的关系则更少。(来源:体坛周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