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程康萱)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七届大运会承办经费的最后数字还有待统计,但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得出结论:这是一届节俭的运动会。
本届大运会共有33个代表团的3430名运动员参加。9个比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的角逐分别在18所高校的28个体育场馆进行。本着“合理、必须、从简”的方针,大运会筹委会对28个体育场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建或修缮,确保所有场馆都符合比赛要求,达到国家级运动场馆标准。当28个崭新、一流的体育场馆亮相时,人们几乎不能相信,改建的总费用只有7000万元。
本届大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孙全兴告诉记者,最大限度地利用上海各高校原有场馆的功能,尽量避免因追求大型、豪华而造成浪费,是这次场馆改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只是对体育场馆的部分设施进行了更新,使原有场馆进一步从教学功能型转变为竞赛功能型,同时体现出社区功能型。
承办足球比赛的上海外贸学院,在每一项改建工程的细节上都“煞费苦心”。例如,看台是临时搭建的,比赛结束后就拆除,这样既大大减少了维持费用,又避免了影响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赛场的裁判员席位等设施,则是学校从外面临时租借来的。
承办一项大型综合型运动会,会务费用必然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但本届大运会组委会处处精打细算,既圆满地实现了“回报全国,服务全国”的目的,又有效地节省了开支。例如,组委会各部门只配备一辆工作专用车,工作人员办事,能乘地铁的尽量乘地铁。办公室等部门每天要使用大量纸张,工作人员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双面印刷,真正做到了“节约每一分钱”。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