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龙海报道 两三年前,提起赌球人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南方一些靠近港澳城市的个别球员身上,而现在频频出现的赌球传闻或猜疑的矛头更是指向了裁判、教练,甚至是俱乐部老板和官员。
不久前某北方球队出现赌球疑案的当晚,一帮掌握了内幕消息的当地记者就议论说,别尽找球员的不是啊,某教练就是最大的赌家,他甚至有和一些球员合谋分成的嫌疑。在末代甲A降级的某支球队,正常的经营难以为继,长期拖欠球员工资,于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频频在怪异地输球后喊抓内鬼,但雷声大雨点小,当地记者戏言,俱乐部是贼喊捉贼,掩人耳目。
俱乐部整体参与赌球或与庄家合谋并非空穴来风。力帆0比4输给四川那场中超杯,俱乐部人士就明确说曾有庄家出300万让他们放水,但俱乐部拒绝了,于是庄家找上了个别球员,才导致了一出力帆抓内鬼的大戏。赌球在短短几年中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几乎所有与中国足球发生关联的人士,由此所造成的假球、赌哨和由此带来的球市萎缩与竞技水平的下降,如今已几乎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于是,屡次抗争未果之后的球迷罢看甚至球队罢赛,让中国足球的前景呈现一片黯淡。
在上个世纪末,赌球尚属“新鲜事物”,想要参与,无熟人引荐还“报效无门”。正像有人把赌博与吸毒相提并论一样,这两种恶习的共同点就是极易“上瘾”,而且也极易“传染”身边的人。于是,近几年来赌球者的行列似“滚雪球”般的不断扩大。而一些有路子的人士,此时发现了一条赚钱的“捷径”——在比赛前向甲A球队的球员、教练直接询问比赛胜负将如何。一个比赛日记者亲眼目睹了以下场景:一位赌球者询问两支对阵球队里的朋友之后,胸有成竹地下了高达六位数的赌资,并获得了理所当然的成功。当然,这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它却为赌球向足球圈内的大肆泛滥提供了思路:向亲人、朋友提供“信息服务”的从业者们发现,与其这样得到朋友的感激或数额有限的“信息费”,不如自己亲自下注乃至与庄家合谋操纵比赛以赢得暴利。
由此,赌球迅速在足球从业者中泛滥开来。而一些直接参赌的足球从业者多来自一些中小俱乐部,也有大俱乐部中得不到重用或本身能力有限的人,当然也少不了那些本就收入相对“微薄”的裁判们。比如,一支拥有辉煌过去的北方球队,在残酷的经济窘迫的现实面前“俯首称臣”了,在来自俱乐部高层和教练组的明言或暗示下,在一些球员为“补充薪水”的赌注下,他们成了最让人看不懂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