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之战临近终场时有一镜头,韩国队攻到中国队禁区,形成四打四局面,中国队员正在兵慌马乱之际,韩国队持球队员却令人意外地用脚侧跟玩了一个近似杂耍的动作。当时的解说员大赞,“瞧人家,玩得多放松!”
就这样,韩国队半踢半玩着就把亚青赛的冠军奖杯又捧回家了。而中青队上紧了发条,绷足了神经,甚至连王洪亮都被罚了出去,却是有劲不得使,有苦说不出。说实话,中韩U20(也有说成是U19的)两支青年队的亚锦赛争霸战,看了半天,怎么看也看不出来中国队像是一支曾经在今年4次战胜过韩国队的那支队伍。所有看了这场比赛直播的中国球迷,恐怕都会认为在报纸上看过的“4连胜”更像是一个传说。
“恐韩症”??明天的报纸上肯定会大面积地出现这个让中国足并不感到陌生的词。但是我要说,如果说中国足球真的有“恐韩症”的话,那么比“韩韩症”更可怕的,是“恐官症”、“恐干部症”和“恐锦标症”。
中青队在今年前4次与韩国同年龄组球队的交锋中,是怎么取得“4连胜”的,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在那个时候,中青队并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即使有记者去采访他们,也是那些各体育类媒体中的“非主力记者”。从那些记者当初发回的报道看,殷铁生的中青队在前4次“克韩”的比赛中表现都是不错的,不但在比分上获得了胜利,而且在场面上也不占劣势。这,也是在本届亚洲青年锦标赛决赛前从媒体到球队再到足协都对中国队夺冠寄予厚望的一个重要“历史根据”。
但是0比2的结果不但令人失望,不但令中国青年队没有夺回已经有足足20年没有染指过的亚洲杯,不但让“恐韩症”的阴影继续笼罩着中国足球,而且中青队此次大热形势下的大败,也再次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中国的大多数国字号男足,是不具备重压之下的锦标性质的关键比赛的。
“4连胜”都是热身赛、训练赛,而“0比2”是锦标赛、争冠赛。从“4连胜”到“0比2”,不变的是两支球队的面孔,变化的是比赛的性质。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去怀疑??是不是比赛性质的变化导致了球队心态的变化,进而影响了中国队自身实力的正常发挥?与殷铁生的中青队相似的案例还有沈祥福的国奥队。国奥队在奥运会预选赛前的表现可谓是光彩夺目,无论从场面上还是成绩上都可圈可点,但在与韩国、伊朗甚至马来西亚的出线权较量中,却一夜之间像换了一支球队,而且一蹶不振,到后来甚至有破罐破摔的嫌疑。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国奥队在日常训练中只有所谓的技战术训练,而缺乏压力承受训练,再加上足协领导一讲话、一发言,一出征,得,球队不“变形”才怪。
这么说并不是否认中国队与韩国等队在比赛能力上的差距,但是我仍然认为如果没有“锦标”两个字的束缚,中国队是可以踢得更好的。追究起来,“锦标”不是球队想要的,是足协想要的,是领导想要的。每临大赛,“锦标心态”或可减轻舆论压力,或可增加乌纱含量,领导断然不会轻易言弃,但他们从来不想,当这种压力被转移到平时奇缺压力测试的球队球员身上时之后,会转化成可怕的负担甚至内耗。说回中青队输给韩国队的0比2,客观地说,输成0比4或0比5也不为过,因为韩国队的绝对射门机会就是比中国队多。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感到纳闷,到底是当初的“4连胜”来得蹊跷,还是现在的“0比2”值得怀疑?
对于“恐韩症”,戚务时代的国家队领队李传琪曾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恐韩就是恐干部!”这话很得罪领导,尤其是足协的领导,但却是中国足球的至理名言。在亚洲最高级别最高水平的足球争夺中,中国足球总是扮演吞吃苦果的角色,个中原因,我们以前总是在训练里找,在比赛中找,这没错,但是所谓“功夫在诗外”,除纯足球因素以外,“领导”、“干部”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中青队这次失利后没几天,阿里?汉就该带着国家队去科威特打世界杯预选赛了。听说这次西征,阎世铎和南勇两位领导都要御架亲征,以示重示。这是个不幸的消息,这个消息令人害怕,尤其令希望中国队赢球的人害怕。本人在此斗胆建议一句??足协的各位重要领导请留步,国内还有国安退出这样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国家队的事情就请交给国家队自己去解决,请各位领导放国家队一马,行不?
最后,套用奥运会期间那句经典广告语“教练,我能去雅典吗”,我也来克隆一句??“领导,您能不去科威特吗?”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