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前扑天盖地的对“0比2”的恐惧中,熬过了惊心动魄的九十分钟,阿里·哈恩在世界杯预选赛里的第一场输球终于如期来临。只是,当“0比2”变成了“0比1”之后,中国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是把“死刑”变成了死缓而已。大结局尚未揭晓,但折磨仍在继续。
中科之战,上半场还算是五五波,中国队在体能未下降的前提下,还可以顶住对方的死打滥缠和零星偷袭;但到了下半场风云突变,仅两分多钟便被对方从中国队的左路撕开防线,造成唯一的失球。就像人们在地震前的恐慌终于得到了验证一样,当地震终于发生,恐慌也就如影随形了。整个下半场,中国队的球门都是在对“0比2”的害怕中度过的。
看完中科之战后半小时,电视转台换到上海东方卫视,正在重播英超曼城对南安普顿的比赛,孙继海在那场比赛中有一个门前绝佳机会,但近在咫尺却把球踢飞。东方卫视的解说员称,“这是孙继海在这场比赛中的一次精彩表现。”但同样是这个孙继海,为什么在哈恩的指挥棒下却无论如何也精彩不起来呢?像亚洲杯中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哈恩在科威特战役中也没有给孙继海多少机会,但是只有十几分钟也足够了,孙继海被盛名所累,难堪重负。
孙继海尚且如此,哈恩帐中的其它队员的无奈与无能就更可想而知。中科之战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当郝海东越是不能进球,中国队的进球就越会接近于零。所以,不进球的郝海东下半场不再出场之后,等待中国队的结果其实就变成了一道选择题?是0比1,还是0比2,或是0比更多?
事实上,“0比2”或“0比更多”的可能性都一直是存在的,而且曾经离中国队如此之近。光是科威特队9号巴沙尔一个人在下半场就有两次绝杀机会,一次单刀被刘云飞扑出,一次是门前抢点巧射击中横梁。这两次机会,在足球比赛中被错过的可能性不会大于10%,但是偏偏被科威特队最负盛名的球星错过了,这也让中国队本应获得的“死刑”变成了“死缓”。
“死缓”,不过是多活几天,但就是这样的“机会”,更多的也是建立在别人给予的基础上。这样的中国队,又怎么能让人们满意,怎么能让大家残存希望?
郝海东退到替补席后站在场边声嘶力竭的叫喊,李金羽一次一次无功而返而像个没有洗脸的泥猴一样的愤怒,李毅像亚洲杯一样的平庸表现,邵佳一虽然勇猛但是孤立无援的无助……
中科之战的最后十分钟,中国队几乎所有的进攻,一旦推进到对方禁区前沿,无一不最终演变成个人主义的单打独斗或毫无战术含量的瞎打瞎撞。
我们甚至可以质问:科威特除了朱玛攻进了唯一进球以外,巴沙尔一个人就创造了不少于两个必入球的机会,而中国队呢,这样的机会又有几个?科威特队进球的朱玛是下半场刚刚换上场的,立刻就为全队立下汗马功劳;而我们被换上场的李毅、阎嵩和孙继海又让深夜坐在电视机前的中国球迷们看到了多少闪光点呢?
所以,无论是“死缓”甚至“死刑”,也都是自找的一种必然。
现在谁都知道,中国队和科威特队同积12分,但中国队净胜球比对手少两个。哈恩要想继续在中国队的执教生涯,就必须想办法让中国队在后面的与中国香港队的比赛中获得至少比科威特队多两个的净胜球。用北京电视台解说员的话说,“如果科威特队最后一场比赛赢马来西亚五个球,那咱们赢中国香港队八个不就得了。”
但是,这只是一种调侃。我们也只能以类似的调侃来维系内心残存的那一点点希望。其实谁都知道,以中国队在此前几场世界杯预选赛中的表现,哈恩除有“天助”,否则他是没有办法让中国队在一场比赛中打进对手三个以上的球的,不管这个对手是马来西亚,还是中国香港(当然,在家门口举办的亚洲杯赛上的个别场次不具参考性)。
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怀着一颗天真的侥幸心理,为中国队而不是为哈恩祈祷,但愿到了与香港队比赛的那一天,“死缓”不要真的又变回“死刑”。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