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选外教有标准 我们更需要基层洋教练 |
|
|
SPORTS.SOHU.COM 2004年11月22日07:25
华商晨报
|
|
“11·17”国足灾难性的死亡后,中国足球又一次气若游丝。怒骂无济于事,幸好我们有思想和行动的力量。冷静,不管落入何等深渊,中国足球必须活下去,活下去首先要学会反思。中国足球该往什么方向发展,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本报将从今天开始,就中国足球的焦点问题进行一系列探讨。
在国足令人失望地告别德国世界杯赛后,主帅阿里·汉也难逃“下课”的命运,这位国家队第四位外教今天就将踏上回家的路。阿里·汉的个人失败较之于中国足球的失败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两个失败都只能归咎于一个原因,即中国队选择外教的失败。由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反思,外教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究竟中国足球还需不需要再请外教?如果需要,又当如何选择?
中国足球依然需要外教
“11·17”国足习惯性死亡再次证明,外教并不是救世主,中国足球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决非请一两个外教那么简单,也决非出一次线那么容易。在国家队历任四位外教施拉普纳、霍顿、米卢和阿里·汉中,米卢是最成功的一位,其他三位外教的执教成绩则伐善可陈。
然而反思中国队聘请外教走过的曲折历程,我们必须承认外教带给中国足球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他们强调的许多足球元素,一直是中国足球的软肋,对此进行深刻认识有百利而无一害。施拉普纳提倡的职业球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霍顿强调战术纪律,讲究阵型和队形的保持以及攻守平衡;米卢带来了“快乐足球”;阿里·汉虽然没有出彩之处,但他的严谨和敬业同样值得称赞。如果中国足球真能在这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队的成绩一定会水涨船高。
由此看来,无论哪位教练,成还是败,中国足球都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并得到很大的启示作用,而且这种启示更主要地表现在足球意识和理念方面。中国足球落后是事实,落后就必须从国外学,而外教则是最直接的方式。记者在采访国内几家中超俱乐部负责人或中外教练时,几乎所有采访对象都赞成中国队仍然需要聘请高水平外籍教练。即使这次阿里·汉失败了,我们还必须坚定请外教的原则。
选择外教必须有“标准”
既然选择外教的路子不会改变,那么阿里·汉走后中国队究竟聘请一个什么样的外籍教练?中国足协原本在挑选以前的外教时就摇摆不定,现在更是成了一个大问题。
中国足球与施拉普纳签约纯属于无知而交学费,请霍顿是考虑到他国际足联讲师的学历,签下米卢是因为他带领不同的四个国家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神奇经历,但是与阿里·汉签约就更值得反思,与前三任的不同在于,他在此前并无执教国家队的成功经验,同时在俱乐部执教也无佳绩,这不免让人对聘请他的中国足协生疑,是因为中国足球需要攻势足球的理念,还是因为他比特鲁西埃便宜?还是仅仅因为名气不大而会乖顺听话呢?
在中国队此次止步于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后,中国足协理当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应当承认选帅失误,更应当认真分析为何会有这样的失误。因此,中国足协要请外教就必须头脑清楚,要尽量少走弯路。我们需要考虑好需要请什么样的外教才能使中国足球的进步更大,给中国足球带来更深远的影响,这应该是选择教练的标准,而不是单纯地从“出线足球”角度出发,凭着赌博的心态,甚至是贪图便宜或者找个好管理的,这样的选择只能让中国足球一次次饮恨。
基层更需要外教
当然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不高,很重要的一个症结在于基层球员选材和训练方法都存在问题。因此,请外教不仅仅是国家队的事情,更应当在基层就要让年轻球员接受先进的足球理念,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在实质上发生大的变化。
中国足协总把出线的梦想寄托在某一个教练身上,寄希望于此人能够点石成金,而忽略了从基层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这就是“出线足球”的致命错误。再神奇的教练,在一群身体、技术已成形的队员面前所能做的只是组合起一支相对实力最强、打法最好的队伍,根本无法让中国足球有所超越。“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早有人为中国足球指明了发展重点。怎样从娃娃抓起?花费巨资也为少年队或青年队请个外教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惠及的球员毕竟只是极少数。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素质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而这一环节始终没有引起中国足球足够的重视。
因此,中国足球最急需做的是聘请一位世界级的青少年选拔、培养“高手”,对基层教练进行系统、科学地培训,然后再通过这些人的努力真正壮大中国足球的根基。本报记者 于志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