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汉城,及其那穿城而过的汉江,就总令人想起中国的汉朝,想起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仿佛是拐了道弯,就流进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也就成了中国文化东游的桥梁,围棋亦不例外。
源流:朴球曾为大唐棋待诏
朝鲜半岛上的古代居民主要是东夷族。中国古籍关于古朝鲜的记载,主要有箕子的东走、燕国与朝鲜的交涉、秦国的拓地与燕国的扩张。箕子是商末著名贵族人物,因反对殷纣王的暴虐,曾被囚禁。商灭周后,箕子退隐,后远走朝鲜。杨晓国在《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一文中认为,箕子与围棋的起源存在着密切关系。如果此说成立,那箕子带给朝鲜的,不知有没有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围棋。
朝鲜的围棋活动,最早见于朝鲜的史籍《朝鲜史略》,相传高句丽的长寿王巨琏,打算攻占百济,招募了一个僧人道琳,假装获罪,逃到百济。道琳长于下围棋,通过下棋,取得了百济盖卤王的信任。道琳就蛊惑百济王滥用民力,大修宫室、城郭、坟墓,弄得百济仓廪虚竭,人民穷困。于是高句丽王发兵,攻占了百济的首都,百济王兵败被杀。这件事发生在公元475年,相当于南朝刘宋末年。这说明在475年前,围棋传到高句丽和百济已有一定的时期,这才有可能得到两国统治者和僧侣的喜爱。
朝鲜围棋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颇为兴盛。李延寿《北史·百济传》中说:“百济之国,……俗重骑射,兼爱坟史,而秀异者颇解属文。能吏事。又知医药、蓍龟与相术、阴阳五行法。尤尚弈棋。”
唐初,朝鲜半岛上依然是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675年,新罗在唐王朝的帮助下,统一了朝鲜半岛。社会的统一与安定,为唐王朝与朝鲜的文化交流,围棋的发展、棋艺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新罗王兴光卒,其子承庆继承父位。唐玄宗知道新罗号称“君子国”,文化发达,特派大使前往吊贺,又听说新罗国人多善围棋,于是特派善棋人率府兵曹杨季鹰为副。据说季鹰去后,其国棋者皆在季鹰之下,于是大为所敬。这大约是史书记载中,中朝善弈者之间最早的直接对话了。与此同时,新罗也不断派遣留学生到唐都城长安来,其中朴球就以客卿身份在长安任棋待诏多年。以留学生身份而能跻身于围棋国手之列,颇为难得。朴球归国时,进士张乔还专门作《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诗以送之。
转型:赵南哲推出新天地
唐以后,中朝之间的围棋交往,反而慢慢少了。古代朝鲜围棋没有留下棋谱,因而无法判定其实际水平。今天所见的最早的棋谱,对局者为尹敬文和孙得俊,对局时间为1927年9月27日,对局地点为汉城。全谱初刊于《每日申报》,共93着。值得注意的是,这局棋尽管弈于20世纪,却仍旧保留了朝鲜古代围棋的制度:首先是座子制,座子多达17个,黑9子,白8子,再由白方开局。这令我们想起藏棋。以中原地区为坐标,在一东一西的两个地方,分别保留了比中国围棋对角型“座子制”更原始的置子制度,其中颇多值得探讨之处。其二,胜负计算法也有独特之处。朝鲜围棋沿用中国古代数目法,但规定,双方地域内的冗子(即己方地域内,紧邻对方棋子之外的子)均取走,再比较目数的多寡。这样一来,单劫的价值增加,单官也可能有目。
朝鲜古代围棋向现代围棋的转型,主要得益于日本。近代日本围棋的突飞猛进,使终年积雪的富士山成为各国棋手心中的“圣地”,他们踏波蹈海,赴日研修,有的面壁十年,呕心沥血,终在异国它乡成为叱咤棋坛的一代风云人物,就像赵治勋;有的则艺成还乡,在自己的祖国推广普及围棋,被誉为“韩国围棋之父”的赵南哲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当年轻的赵南哲在日本学成回国,这位有识之士推着手推车,载着棋子棋书,吱吱呀呀,走街串巷,向韩国民众推介围棋。谁曾想到,一部小推车,竟推出了韩国围棋偌大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