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于迅速地将哈恩炒了鱿鱼,一个漫长的过程于近日开始了———为中国国家足球队物色新一任的主教练。按照中国足协不拘一格的选帅标准,除了刚刚卸任的哈恩,谁都可能成为带领国足的“舵手”。
在无所不及的媒体舆论面前,最先浮出水面的是一个真实的米卢和一个虚幻的霍利尔。北京、天津、大连……米卢不仅来到中国,还频繁现身于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和锅炉房的大爷握手、和搞保洁的阿姨合影,神奇教练带着“史上最成功国足教练”的光环又回来了。
相对于真实的米卢,霍利尔之所以能够被媒体热炒,代表了足协希望为国足找一位欧洲名帅的思路,但翻开霍利尔的履历仔细查看,这位被利物浦炒掉的法国人在离开时和哈恩一样,背着一身的骂名。执教红军期间,利物浦每年都是夺冠热门,可每年都名落孙山,华而不实的霍利尔也绝非中国人理想的人选。
最终是米卢杀了“回马枪”,还是霍利尔意外爆冷,又或是其他的某个教练,中国足协的态度将决定最后的人选。
要选择一名能帮助球队取得成功的教练,无非是考虑以下几点:技战术水平的高低,是否是一名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名帅,另外在中国还要考虑他是否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如果在前几项都满意的情况下,足协还得承受相当的费用。
然而,当联想起足协选择哈恩的前后细节时,就会发现其实这样简单的态度,足协却很不明朗。足协在选哈恩时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究竟是要在水平高的人里挑选便宜的,还是在便宜的人里挑相对水平高的,足协完全没有概念。于是当哈恩开出的条件跟特鲁西埃形成巨大反差的时候,感觉拣了大便宜的足协就忽略了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晕头晕脑地把橄榄枝抛向了荷兰人,这最终导致了眼下的国足的失败。
中国足协在选帅方面态度摇摆、标准模糊,这是在全世界都有名的。就连一向不对某支国家队选帅问题指手画脚的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竟然也对中国足球选帅一事关注起来,称“土帅才是中国足球复兴之路。”
按照中国足协的说法,过不了多久选帅小组就要踏上选帅的征程。由于国家队至少在近半年之内不会有大赛的任务,所以这半年的时间,足以让足协慎重地去考察主教练的人选,足够有时间去世界各地挑选名帅调教国家队。
既然有选择哈恩的失败经历放在眼前,我想足协应该摆正选帅的态度,制定一个切实的标准。不应该一味追求像哈恩那样的“便宜货”,更不应该把选帅的标准定为取得多少多少商业比赛的胜利,重要的是,能够让国家队形成良性的梯队建设,培养国脚的各方面作战水平和整体性,选拔更多更好的国家队球员,在以后的大赛上派上用场,同时,是对整个中国足球水平的一个实质性提高。巴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