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奥运会约有6万名志愿者,不仅来自希腊,也来自世界各地。外国人大约占了1/10。雅典奥组委设立了专门的志愿者部,对不同岗位的志愿者进行了不同的培训。其实,最近几届奥运会,志愿者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招募了志愿者34548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招募了志愿者40422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曾创下47000人的纪录,而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比悉尼多出大约1/3,其中雅典夏季奥运会有约45000名志愿者,残奥会有15000名志愿者。北京奥运会预计要有6到10万名志愿者。
我在雅典的时候,就感觉志愿者几乎无处不在,从每天早上安排班车,到道路指引,到每天新闻信息的索取,从比赛场馆到雅典市区,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在忙碌。大家对雅典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和雅典相比,北京的情况应该说,我们的优势在于公众对参与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热情很高,但我们可能也有困难,我们来听听北京体育大学老师奥林匹克专家易剑东老师的观点。
易建东:第一个就是理念这个东西看上去很悬实际上很实在。比如说探讨以往我们国家志愿者,包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普遍感到有些志愿者让别人认为是勤杂工。让别人认为是免费劳动力,比如去接待外宾,最后只是语言上的(服务)。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只是语言辅助,结果搬重物干什么都让她干,把她当成了勤杂工,所以在理念上一定要使志愿者在理念上给予足够的肯定,并且在社会的精神,道德,教育层面上给他们以一定的注意,而不是免费劳动力和义务勤杂工。
第二个就是制度上,制度上就是志愿者有很多必要的。相关的权利,比如说不仅仅是吃两顿免费餐的问题。比如说这些人到了机构当中他是专业人员,他应该和原有的正式工作人员在地位上,在待遇上(平等),不能够歧视他,要通过某些制度规范,使得这些人在岗位当中的角色,能够和他自己的成就感相联系。
第三个,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志愿者的职业技能。尤其是专业技能,因为我在国外作访问学者的时候,有一个外国人跟我说,“给他的感觉,中国的志愿者是SMILE(微笑)足够,就是微笑足够,但是SKILL(技能)不够。”就是在技能方面有欠缺,谈到这一点,我的感触尤其深刻,就是我们国家因为是非英语的语言国家,而大多数来的人都来自英语的语言国家,而且还有一些其他语种。因此在这方面我们事实上已经有一点先天不足。我们会说英语的人往往是青年人,而事实上志愿者,根据别的国家的经验都是各个年龄层次的分布是非常均匀的。大量的认识路的会说外语的司机需要量是很大的。我们国家,我坐车经常去问他们,甚至考他们,实际上(外语能力)是不过关的。
诸如此类的专业技能和分工上有很大的距离。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