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明在2002年的时候,干了件国营单位职工维权的事儿。她给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领导写了一份离职报告:尊敬的领导,我在1996年获得第26届奥运会冠军,按规定,应该享受“冠军楼”的待遇,我多次申请,一直没有给予解决……
“我就是吓吓他们,真没有打算走,体院是我最愿意呆的地方,可能就在这里过一辈子了……不过这么一吓,还真提醒了他们,组织最后给了我25万。”
就是靠这笔钱,孙福明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新房——离体院不远的绿景家园一套117平方米的房子。不过,除了这次“揭竿而起”,她很满足自己目前的待遇。
就是这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下来的房子,孙福明却没有多少时间住。她的老公还在内蒙古的老家工作,一个礼拜,她也就能回家一次打扫房间。“我们一个礼拜就星期日下午能放假,别的时间都要训练,回家走路要半个小时,我老公也不在家,还是呆在队里习惯。回家冷冷清清的,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我们宿舍的三个姐妹很要好,一起看电视、聊天、逛街。我们早上5点多就要出操,从家里赶过来也不方便。”
从柔道馆到孙福明的宿舍,只有不到5米的距离,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将近16年。
“难道不会厌倦?”记者问。
“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奥运会前在北京集训了1年多,我天天想回来。我知道不少运动员都愿意留在北京,我不是。我喜欢沈阳,喜欢体院,喜欢柔道馆的气氛。可能这里硬件不如北京奥体中心,百多名运动员训练起来跟煮饺子似的,但这里有家的感觉。”
孙福明16年来天天在榻榻米上摔打,因为她知道这是她的职业,“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忍受它的枯燥,我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支持我的就是一些小小的梦想,我力图去一个一个实现。奥运会、全运会这些大的目标其实不用多想,每天自己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很有成就感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