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孙悟空的魔法有72变。但当今做体育新闻,一个记者或评论家即使有720变,也很难做出太多有新意的东西来。比如原本只可以在同城球队交手时才能使用的“德比”一词,前些年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后,就成了满世界飞舞的鸡毛。
在一些人的生搬硬套下,辽宁遇上沈阳叫“辽沈德比”,辽宁遭遇国安叫“京城德比”,杨晨与谢晖交手叫“晨晖德比”,于涛碰上王新欣叫“国奥德比”。最搞笑的是,有一回当德甲的邵佳一遇上高原直泰,这帮人居然发明了“亚洲德比”。
这两年随着中国足球的没落,人们很少再一天到晚德比了。可是放过了德比,并不代表万事大吉,电影又开始遭殃。先前是《无间道》里的“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句台词,不下五十次出现在大腕小腕们的评论文章里。这几天的热门词又变成了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反正不是“天下无贼”,就是“天下有贼”,甚至连李承鹏老师这样的超级大腕都不能免俗。
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按理说是不应大惊小怪的。可今天早上读报时,又被一则孙祥在伯纳乌断球的新闻喷了饭。看到文章标题,我立即想到了阿Q,他老人家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大半个世纪,但至少阿Q精神得到了永存。
请原谅我没有勇气读完全文,因为如果是我的同事俞炯和泰森打架,哪怕他最后不出所料光荣牺牲,但只要他能击中泰森一拳,我仍然认为有足够的理由去赞美。甚至还可以请来中国最好的拳手邹市明,对俞炯击中泰森的那一拳做全方位的技术分析。
或者还假如我哪一天去德国采访,如果我在高速公路上能开着一辆普桑撞上舒马赫的法拉利的屁股,我认为那也值得请董荷斌或江腾一过来对肇事镜头做个精彩回顾。
但我不觉得孙祥在伯纳乌球场断了一回齐达内的球有任何大书特书的理由。其一,虽然中国足球水平不行,但孙祥好歹也是俺们的国脚,我们没必要这样作践自己;其二,这样的比赛既然连赛车手舒马赫都能参加,水平显然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所以即使齐达内一不小心在孙祥面前丢球,我们的媒体也不必用箩筐大的字做新闻标题;其三,中国足球再需要鼓励,我们也不必用这样的方式去愚弄老百姓的智商。
由此可见,中国足球的悲哀并不仅仅在于球员的水平。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