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长江、洪海报道 16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李沧区308国道旁的中能生产基地:面积不大且略显陈旧的厂房,两个大车间,一栋三层的办公楼,既没有高层写字楼,也没豪华装修,这个位于郊区的大本营看上去怎么也不像是一个极具实力的集团公司所在地。看过之后,估计人人都会疑云顿起:中能凭什么来玩足球?
对此,中能集团的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我们公司带有典型的民营企业特点,一向不搞花架子,实用第一,最注重的就是效率。”他告诉记者,对于厂区建设,公司一向看重的是实用性,集约是管理上的最大特点,国内生产光缆电缆的企业生产地都是这样的。据了解,这个生产基地是公司当年创业时的所在地,也是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光缆和电缆的生产车间,“别看车间不怎么豪华,可光一个电缆车间,2002年产品销售收入就超过1.2亿,而且这一行客户比较固定,只要成了规模,收入还是非常稳定的。”这位高层自豪地对记者表示。
而对于集团搞足球的实力,这位高层深信不疑:“我刚听说老板要做这件事的时候,一点都没感到奇怪,集团这几年的发展一直是跳跃式的,可以说每年都是一大步,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领域,老板又很懂足球,有这样一个机会,他介入足球很正常。”
不过,通过圈内圈外的一番打探,记者对于中能集团能否有足够财力支撑中超俱乐部还是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目前,支撑一支中超球队每年的现金投入至少应在3000万左右。先不说俱乐部转让的那3000多万,就是支撑俱乐部的正常运行,中能似乎也有些困难。虽然中能集团在青岛小有名气,但是他们在青岛的民营企业排行榜上也就是20名左右,而且据业内人士称,中能集团每年的利润收益可能也就在几千万元左右。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要接手颐中俱乐部,不能排除的一个动机就是希望市政府在一些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可是这样的支持按照惯例都是批地或给税收优惠政策。远水解不了近渴,而目前每年青岛市政府给予俱乐部的300万左右的启动资金更是有些杯水车薪。不过,据中能集团人事透露,最近在生产基地这边根本看不到总裁乔伟光的人影,他都在忙房地产方面的业务,据说乔伟光在地产业上有着相当大的“野心”。这种说法倒比较符合以足球换政策的路子。
对于“实力”问题,中能董事长乔伟光的说法是:“资本实力是一回事,我觉得,玩足球,管理同样很重要。我相信,靠我们民营企业已经成型的管理模式,能让青岛足球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子。”他一再对记者强调,自己的实力非常雄厚,“你别光看光电缆这一块,现在我们还有酒店、房地产多个大项目,而且在东营、武汉等地方都有分部,不一定非靠中能这块牌子来操作足球。”他向记者透露,集团正在考虑申请增加注册资金,“我现在不方便多说,等做起来之后,大家自然就会看到。”
不过,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中能集团来说,它的实力还难以服众,所以人们联想到,其背后一定另外有融资渠道或背后操纵者,更有人联想到实德系。可是,到目前为止,没人能拿出任何证据。至于可能的背后资金支持究竟来源于哪里,恐怕还要等新的俱乐部正式登台以后才能显出端倪来。但至少目前,人们还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中能集团的实力和动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经历此次从颐中到中能的转让以后,青岛贝莱特队(姑且如此称呼的队员手中的饭碗虽然都是一样盛饭,但材质已经从金的变成了瓷的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