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长达两个多月的中国足球博弈里,改革派拥有乘胜追击的巨大机会,但他们被阎世铎的拖刀计麻痹了。现今的情况是改革派已经开始内部分化,纵是发力反击也有筋疲力尽之感。阎世铎发出的“无需讨论”声音可谓是这次博弈的最后结论。
从现代队罢赛到香河会议,时间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这段时间以来,投资人兴师动众,绞尽脑汁,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风潮。而作为足协的掌门人阎世铎,回应也不可谓不积极,不但主动奔赴“鸿门宴”,还特意召开大大小小近20个号称足球改革的会议。至少从表面看来,一轮热火朝天的改革风潮已经势不可挡地来到了。
就在这个当口,12月22日下午,在大雪纷飞的香河,阎世铎突然拍案而起:“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管办分离只是如何更民主的问题,职业联盟根本不可能搞……
阎世铎的斩钉截铁和前段时间的笑容可掬简直判若两人。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不需要讨论,为什么还要开这么多改革的会议?难道讨论的结论就是“不需要讨论”吗?
事实上,在讨论的过程和不需要讨论的结论之间,蕴涵着阎世铎出众的政治手腕和心机胆略。
阎世铎是一个政客,他善于玩太极推手,更擅长搞朝令夕改,朝三暮四。现在可以确信的是,“五个不可动摇”其实就是阎世铎的一个精心预谋。一周前,他指出郎效农讲话纯属个人观点,看似是对投资人的妥协,其实是一次政治花腔。而对三年不降级提议的口头支持,更是对投资人起到了不小的麻痹作用。
可以断定的是,阎世铎对投资人的态度一直就没有惧怕过。当初摆出一副委屈求全的姿态,无非是国家队成绩太差,而投资人的趁火打劫又让他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时过境迁,当用缓兵计和拖刀计度过最危险的时期之后,投资人也错过了乘胜追击的最好时机。
与同床异梦,各怀心事的投资人相比,阎世铎领导下的中国足协可谓是坚如磐石,还拥有像郎效农这样的不二忠臣。当管办分离的问题被阎世铎以个人名义投下反对票时,中国足协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维护。而投资人只是为了各自的目的而临时凑在一起,凝聚力和向心力都难以和中国足协抗争到底。
在管办分离的问题上,阎世铎巧妙地偷换了概念。
拥有足管中心和中国足协这两个牌子,让阎世铎有了很大的迂回空间。按照他的“不可动摇说”,他可以用足协的原班人马,在“管”的时候以“足管中心”形式出现,而在“办”的时候又以“足协”的面目示人。这种理论让任何一个投资人都无可奈何。
阎世铎是搞政策法规出身的,所以他把《体育法》和《国际足联章程》搬出来为足协护驾。投资人虽然是投资融资的高手,但具体到《体育法》,阎世铎显然是占据优势的,“国有资产必须由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关来管理”的铁律让投资人无法对两套班子的足协提出任何异议。
事实上,阎世铎能够将投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说到底还是一个对利益追逐的态度问题。不管中国足协是以足管中心形式出马还是以足协面目露面,它都是一个非赢利机构。作为以制订标准为职能的行业协会,中国足协有多大权力去把管理资产作为首要职能,它是不是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去管理这个庞大的足球产业?这些问题仍旧满纸疑问。
如果投资人还能够吹响反攻号角,阎世铎的讲话并不是没有可咨商榷之处。
但筋疲力尽的投资人还在相互推诿。青岛退出之后,张海如今也没有了投资人的资格,张曙光的表态则表明他没有了继续抗争的底气。剩下的几个人也已经出现分化,徐明和罗宁显然无法再掀起太大的风浪。
不管投资人承认不承认,现在的G7联盟事实上已经回天无力,阎世铎的讲话可以看作这次足球革命的句号。
一切,都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本报体育评论员燕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