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孟晓琦述评从印第安纳的世锦赛亚军到雅典的奥运冠军,阿根廷人迈出了一小步;从印第安纳的爆冷击败“梦五队”到雅典降伏“梦六队”,吉诺比利和他的队友们却迈出了一大步。
一个NBA替补球员带着一群没打过NBA的球员,让堆积了一帮NBA大腕的“梦六队”输得无话可说,这种征服的意义与阿根廷队两年前的那次惊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梦五队”可以托辞未能集中最优秀的球员,“梦六队”却已经拥有了邓肯、艾弗森、马布里,还拥有最优秀的主帅拉里·布朗,阿根廷队无疑是当之无愧的2004王者。
阿根廷队的神奇,不在于某个球星如何光芒四射,而在于他们那套浑然天成的战术体系,还有他们那个永远镇定自若的主帅马格纳罗。这支球队的内线高度绝不超过2米08,组织后卫只有1米85,但他们的整体跑位、传球能力甚至让欧洲冠军立陶宛也自叹弗如,经常可以在24秒内制造出某一名球员处于无人防守状态的局面,得分顷刻间变得轻松无比。
这样的球队是不可能诞生数据明星的,即使是公认的队中领袖吉诺比利,在奥运赛场上也不过每场拿下19.3分、4个篮板、3.3次助攻,但这样的球队任何一位球员也都会让对手心惊肉跳。吉诺比利最得意的利器是用“醉八仙”步法杀至篮下完成鬼魅一击,大前锋斯科拉的中距离跳投则是十拿九稳,反倒是之前名气最小的诺奇奥尼在比赛中里冲外突无所不能。如果你有幸看过奥运会男篮决赛,还会对他们疾如闪电般的快攻配合如痴如醉。
阿根廷队从不避讳他们从NBA汲取的营养是多么有效,不论是与南美兄弟巴西队相比,还是与欧洲远亲西班牙队相比,阿根廷球员身体素质之硬朗、由守转攻之迅速都更为出色,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NBA种种理念的影子。也正因为如此,奥运会后不仅吉诺比利荣升马刺主力,德尔菲诺、诺奇奥尼也纷纷被NBA球队相中,“阿根廷军团”已成NBA中一股来世凶猛的洪流。
然而阿根廷球员还有一个共同点:在登陆NBA之前,他们都已在欧洲高水平联赛中得到锤炼。吉诺比利当年曾是欧洲冠军联赛的MVP,德尔菲诺上赛季也在意大利联赛中呼风唤雨。如果将目光拓展到整支阿根廷队,接下来的数字将更加令人吃惊:除去三名NBA球员,其余9位参加雅典奥运会的阿根廷球员全部效力于欧洲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三大联赛!
NBA曾经担心外籍球员的大量涌入会给自己制造威胁,但阿根廷人的成功模式似乎与此无关,他们更像是集合NBA和欧洲篮球风格之大成者,使得多年来横亘在NBA与欧洲篮球之间的鸿沟逐渐缩短。于是,在雅典奥运会上,阿根廷队在半决赛里让美国人尝到了没有战术素养的苦头,又在决赛中让意大利人暴露出没有当家球星的尴尬。无独有偶的是,同样在雅典奥运会上引领风骚的立陶宛队走上了与阿根廷队同样的道路,他们会邀请小尼尔森担任顾问,但五大主力却悉数在欧洲俱乐部打球。
由于地域上的先天限制,阿根廷队尚不足以成为世界篮球的新中心,但“阿根廷模式”显然会被更多的球队所复制,甚至NBA也在悄无声息中摆低了姿态扮演着他们的学生。马刺毋庸置疑是新赛季总冠军的大热候选,但波波维奇如今的让人称奇之处正在于马刺的战术越来越像一支泛欧球队,快速转移球倒出空档的基本思路加上邓肯、吉诺比利超强的个人能力,活脱脱是一个更加强悍的阿根廷。个中原因说来也再简单不过,波波维奇在2002年世锦赛和2004年奥运会上都是“梦之队”的助理教练,吃一堑、长一智后自然会套用不少成功者的心得。
1992年“梦一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所向披靡之时,对手曾经悲叹至少被NBA甩下20年的光阴。如今只是过了一半稍微多一点的时间,阿根廷人就提前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