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中远俱乐部将申思、祁宏买入,“打造百年俱乐部”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3年后的今天,迫于财政压力的中远,又不得不将二人“强行甩卖”。
3年,只有3年。假如说,日本足球俱乐部已经成功地跳出了“花冤枉钱”的陷阱,那么可以说,中国足球俱乐部还在“成绩”与“效益”的圈子中打转。
搞足球,是一门学问,尤其是“烧钱”或“限薪”。在中国足坛,出现过许多“一掷千金”的泡沫,但很多都昙花一现,迅速消亡。和日本足球相比,中国足球缺少的可能不是“游戏规则”,而是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耐心。
人人都在感慨,日本足球进步神速。在意甲、英超、西甲,到处都有日本球员的身影,且一些球员已经成为世界足坛的大牌。与之相比,中国足球,似乎存在更多的是“虚火”。前天晚上,一家中超足球俱乐部的老总和我谈起了球员出国的问题。他说:“假如球员真能去五大联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放?关键是他们为了在谈判时以此为砝码,增加一点收入而已……”
据说,上海3支中超俱乐部明年都要实行“限薪”。假如真的限下来,做到个人最高年工资100万(含纳税45%),那么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不过,怕就怕规则不一。对一些年轻球员、替补球员,狠下杀手,而对那些大牌球员、主力球员,却投鼠忌器——这样的局面,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规范者才能生存。日本足球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两个字——规范。假如足球俱乐部的老板,在确定工资、买入球员时,都能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球票卖出了多少张、广告销售情况如何,那么,中国足球的“虚火”,自然而然就能被抑制。
当然,日本的足球俱乐部也不是“花好稻好”。据了解,很多足球俱乐部账面上的“平衡”,其实也含有一些水分。在日本,足球俱乐部依旧依托财团,但这样的趋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
综观日本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历史,中国足坛到现在似乎只学会了“金钱足球”……
本报记者晏秋秋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