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偶尔看到《解放日报》的一篇采访,不妨摘下来,奇文共欣赏吧:
入夜,身为教练兼球员的范志毅检查了一圈队员的房间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里。耳边传来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范志毅斜斜地靠在床边,点燃了一支烟,向记者笑了笑:“那就随便聊聊吧……”范志毅很容易豪情万丈:“我敢说,十年之内,中国不会再有我和郝海东这样的球员!”
说十年出不来郝海东、范志毅,我并非不信。我早就说过,郝海东这样的队员,还是运动员拿普通老百姓的工资加点营养补助的时代培养出来的。11年职业化,几个大款往足坛乱扔钱,球踢成现在这个样子,还照拿几百万年薪,队员早给惯坏了,你能指望出来原来那样的队员吗?
所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年轻的不行,老的就可以逞能。不过,逞能也逞得很有中国特色。最有讽刺意味的是,记者一方面说范志毅“豪情万丈”,一方面又描写他“点燃了一支烟”。这叫什么“豪情”呢?在世界足坛上,也大概只有在中国会出现这样的滑稽的“豪情”场面。
范志毅虽然身为教练,可还兼队员呀。作为足球运动员抽烟,怎么维持体能?你当教练兼队员的带头抽烟,还怎么管理年轻队员呢?全队都抽烟,球还怎么踢呢?
我还是要讲我曾经反复讲过的贝利的故事。贝利的父亲是个末流球员,年纪大起来,还拖着条伤腿顶着,在球场上挣扎着养家糊口。贝利亲眼看见父亲在球场上带着球被伤腿撂倒的惨景。贝利从小就展露足球天才。不过,有一次他好奇地尝试抽烟,被父亲看见。父亲严厉地对他说:你有足球天才,以后可能前途无量。但是,你必须能够维持全场90分钟的体能。一沾上烟,足球这条路就走不通了。你自己把这个问题想想清楚。要抽烟,我给你钱去买。但如果你不想要这样的钱,要自己干一番大事情,就别沾那东西。
贝利羞愧得无言以对,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他发誓再也不碰烟了,最后终于成了一代球王。
这才叫“豪情万丈”。中国足坛还有多少人懂这些呢?从贝利的故事中,你也可以感受到穷困的力量。他是一个穷孩子,靠着这种“豪情”,一点一点奋斗上来的。他没有赶上后来的商业化时代,没有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大发横财。也许,这也是他比马拉多纳要完美的地方。
中国的范志毅们,看了这篇文章恐怕会笑:“这个住在国外、并不踢球的人懂什么‘国情’?”他们笑得有道理。现在抽烟算什么?不醉成烂泥、不嫖、不赌、不毒,就已经很不错了。让队员不吸烟?难道你住在月球上吗?也难怪,范志毅觉得训队员不如跟队员打扑克。大家一块混,这才有点共同语言,否则玩不转。
你看看国外的职业队,哪个教练如此低三下四?人家教练也许挣得不如队员多,但教练有教练之威,哪里有不打扑克带不了队的道理。
问题的关键,不是对“国情”如何适应,而是我们这种“国情”是如何形成的,要由谁来负责。在这样的“国情”之下,当然连范志毅这样抽烟的球星也产生不出来。你这一代不就是抽烟吗?我们新一代还吸毒呢。
中国的足球自1970年代以来,虽然水平不高,但一代有一代的球星。1970年代的容志行,1980年代的古广明,1990年代的郝海东,大家总有些指望。现在范志毅说了真话,这样的时代终结了。到了新世纪,除非去外国俱乐部,中国会进入无球星的时代。不要说未来亚洲称雄、赶超日韩,就是朝鲜队哪天吃饱了,出来照样打我们一个头破血流。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