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烂肉与韩国蒸锅对抗的结果是,练出一套“肉烂嘴不烂”的好功夫!
“肉烂嘴不烂”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我记不清了。电影《有话好好说》里,姜文扮演的赵小帅有一句话,叫“这是俗话说的”,那,中国足球的肉烂嘴不烂,也就当它是“俗话说的”吧。
突然想起这句“俗话”,不为别的,只为U20中青队在16日凌晨再次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殷铁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这位在江湖版本中早已人在曹营心在汉的铁蛋主帅“歌词大意”有二:一是中国队虽然输给韩国队,但踢得不难看;二是国青队没有恐韩症,“我相信如果再与韩国队碰面,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
输球不输志,本来是可取的一种精神。但是不知为什么,殷铁生的一番话让我怎么听怎么不舒服。它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经历过的几次国字号失败。
1996年3月23日,戚务生率领的中国国奥队在吉隆坡参加奥运会预选赛,在B组最后一战打平就可以出线的比赛中,以0比3输给韩国队。正是这场比赛,让中国媒体第一次制造出了“恐韩症”这个词。比赛后,我在国奥队下塌的希尔顿大酒店采访刘越、张恩华、杨晨、谢晖等队员,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们不服”、“如果以后再碰韩国队,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等等。
2000年年10月29日,米卢率中国队参加在黎巴嫩的亚洲杯,在最后一场比赛也就是三四名决赛中再次遇到韩国队,以0比1再败。米卢阵中,就有当年戚家军输韩国队时的张恩华、杨晨、谢晖等球员。当时中国队阵容残缺不全,用米卢当时的话讲“连一个完整的主力阵容都凑不出来”,因此赛后队员和教练对韩国队的不服气也必然地成为“主流声音”。在那届亚洲杯后的一些私下场合,我也听到过“我们没有恐韩症”和“如果再遇韩国队,结果不会是这样”的话。
1999年年初,霍顿执教的国奥队出征越南参加“登喜路杯邀请赛”,最后也是输在韩国队脚下。赛后,我采访当时因王鹏受伤而成为国奥队主力的张玉宁时,听到的回答几乎与今天殷铁生的话一模一样,也是“我们没有恐韩症”,“如果再碰到韩国队,结果绝不是这个样子”。
但后来的结果是,在同年10的奥运会预选赛决赛阶段比赛,中国队再次遇到韩国队,两回合以总比分1比2再次告负。这次比赛之后,中国队的教练和队员都说了些什么,就不用我再在这儿重复了吧?
其实举那么多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一点,你到底有没有恐韩症,你到底能不能赢韩国队,并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而是要靠脚上的功夫来证明给大家看。大家都不是傻子,中国队和韩国队到底谁强谁弱,成绩可以说明一切。一个每次比赛都赢不了,每次赛后又都不服输,然后下一次比赛依然不胜的球队,只能让别人怀疑它没有把功夫花到脚下,而只是花到了嘴上。正所谓“肉烂嘴不烂”。这样的结果,很不幸,只能是继续让中国足球这块肉在韩国队的这个蒸锅里无休无止地烂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