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05年,澳大利亚草地网球协会(现澳大利亚网球协会)决定承办一项在当时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网球赛事———澳亚锦标赛。而整整100年以后的今天,这项赛事已经成为世界网坛最为重大的赛事之一,所有顶级网球名将无不趋之若鹜,这就是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经历了百年辉煌的澳网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它铸造和成就了无数的英雄,也有着说不尽的历史和故事……
从鸡肋到
大满贯
澳网第一届的比赛是在位于墨尔本圣基尔达路的板球场进行的,到今年已举行了93届赛事(其中有7年时间因战事而停止了比赛)。澳亚锦标赛在1927年更名为澳洲锦标赛,直到1969年才正式命名为我们今天熟悉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从1905年开始,该项赛事曾在澳大利亚6个地方举行过,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直在墨尔本举行。其中,墨尔本次数最多,举行过46届;另外在悉尼举办过17届,在阿德莱德举办过14届,分别在布里斯班和佩斯举办过8届和3届,新西兰还曾在1906年和1912年举办过2届。直到1972年,该项赛事主办者才决定将比赛固定在一个城市举行,取代了以前在各州轮流举办的规则。由于墨尔本作为世界文化和历史名城的地位,更因其巨大的商机,最后墨尔本的Kooy鄄ong草地网球俱乐部被选中承办赛事。
现在的澳网比赛场墨尔本公园网球场是直到1988年才建成的,原称福林德尔斯公园球场。它的中央球场可容15021人,另有大小比赛场和练习场近30个。自从澳网在墨尔本安家后,每年1月都有无数的网球迷来到这里,现在墨尔本公园球场已经与法网赛场罗兰•加洛斯球场、温网赛场温布尔登网球场和美网赛场阿瑟•阿什球场一起成为了世界网坛的圣地。
在四大公开赛中,澳网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受到欧美选手的轻视,其中有奖金较低、场地较差、路途过远、气候恶劣之类的客观原因,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澳大利亚群星璀灿,实力超群,欧美选手谁也不想跋涉迢迢万里后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选手面前蒙羞。结果是澳大利亚选手在该赛事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总共93个男单冠军、79个女单冠军中,澳大利亚选手分别赢得51个和43个,比其它所有国家获得的冠军总数还多。
随着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澳大利亚公开赛场地得到改善,奖金不断提高,欧美选手飞到澳洲参赛也已不是难事。能否在墨尔本炎热的天气下打出好成绩已成为考验选手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标尺。现在欧美选手大多是新年一过就飞至澳洲参加一系列热身赛,对澳大利亚公开赛的重视程度已不下于其它大满贯赛事。
“我在澳网上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在女单比赛中夺冠。”———1972年,当时已经37岁的澳网传奇球星罗斯瓦尔在夺得男单冠军后说。
“以前的女选手是时尚的抵制者,而现在的我们是时尚的带领者。”———1998年瑞士姑娘辛吉斯身着一支短袖一支长袖的比赛服参加澳网比赛后,解释她为何奇装异服出场。
“我想这一定是因为我不喜欢这里的场地,我喜欢这个国家,但不喜欢这块场地。这和温布尔顿公开赛正相反,我喜欢那里的场地,但不喜欢那个国家。”———2000年法国名将皮奥林在连续3年过早出局后解释他为什么在澳网上总是成绩不佳。
“看来我完了,在我的婚礼上我该怎么办?”———2000年休伊特打入澳网第4轮后,其教练达伦•卡西尔说。卡西尔此前曾向休伊特保证,只要他不输球,自己就不理发。而半个月后,该教练将举行婚礼。
“我现在才知道打网球也可以送命。他的发球太快了,就像有一门大炮不停地对你轰过来,我必须选择躲避。”———捷克人达姆在2002年输给“发球机器”伊万尼塞维奇后说。
“也许在夺得第20次澳网冠军后,我就不会再来这里了。”———2003年,第12次举起澳网冠军奖杯的“女金刚”纳芙拉蒂洛娃在回答记者何时退役的问题时说(见下图)。
老婆大战
在2000年澳网的半决赛中,国际网坛的两位天皇巨星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狭路相逢。这场比赛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桑普拉斯虽然只夺得了2次澳网冠军,但当时他已经获得了12个大满贯桂冠,已经追平了澳大利亚名将埃默森的记录,已经闯入四强的他渴望用一个冠军给自己的网球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完成史无前例的网坛伟业(最终他在当年的温网中达成夙愿)。可阿加西并没有因此而手下留情,他战胜桑普拉斯挺进决赛,也让这位老对手加老朋友感到非常失望。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失落的桑普拉斯忍不住讥讽阿加西在比赛中只知道稳守底线,而不敢上网截击。对此幽默的阿加西用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回应了对方:“至少你老婆打不过我老婆!”这顿时引起了在场记者的哄堂大笑。要知道,阿加西的夫人乃大名鼎鼎的网坛宿将格拉芙,她曾22次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这样的成绩连桑普拉斯都望尘莫及,更不要说桑天王那位模特夫人了。
相生相克
也许是由于网球男选手性格普遍较为火爆,也许是由于他们对网球过于热爱,许多男网球手都曾和他们的教练产生过很大的矛盾。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后加入美国籍)的名将伦德尔就曾打过他教练的耳光,最终导致两人差点闹上公堂;而脾气火爆的两届澳网亚军俄罗斯“新沙皇”萨芬到最后因为实在无法同教练相处而不得不放弃聘请教练,孤军作战。
而女球员却恰恰相反,球员和教练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密切,并且往往保持着除教练外的另一种身份。比如历史上最年轻的澳网女单冠军瑞士选手辛吉斯的教练是他的妈妈,著名奥地利美女球手芭芭拉•谢特的后面跟着她的未婚夫,还有美国姐妹花大小威廉姆斯的教练是她的双亲,西班牙老将马丁内斯的教练竟然是她双打的搭档,而美国选手布兰迪的教练则是她的父亲。
耐力较量
澳网历史上有不少比赛可谓艰苦,比如在1970年拉尔斯顿与纽康比的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双方共鏖战了史无前例的93局(当时尚没有抢7的规则),最后拉尔斯顿以总比分3:1(19:17、20:18、4:6、6:3)获胜,这场比赛共耗时4小时41分钟。
而这居然并不是澳网历史上最长的比赛,在1990年一场双打比赛中,德国组合阿尔德里希/维瑟尔迎战荷兰的戴维斯/范特霍夫,双方在5盘大战中耗时了5小时29分钟,其中光决胜盘就打了近3个小时。
群英争辉
自1969年改为公开赛以来,澳网从此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网球赛事之一。而由于网球运动在国内开展较晚的缘故,中国选手进入澳网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事了。
第一位真正在世界网坛闯出一番事业的中国网球运动员是来自湖南的李芳。这位迄今为止国内最出色的网球选手是中国职业网球运动的先行者。“湘妹子”李芳的成功之路颇为坎坷,在80年代末期,她在国内的一次比赛中膝盖严重受伤,差点因此退役。而性格倔强的李芳选择了去美国手术。在几经波折终于手术成功后,李芳选择留在国外进行训练,她也最终因此走上了职业网球选手的道路。李芳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在她事业的巅峰时期,她的世界排名曾高居女单第36位,这是我国选手迄今为止的最高名次。在1992的澳网公开赛上,“湘妹子”打进了第三轮比赛,这也创造了我国选手在澳网比赛的最好成绩,至今仍无人打破。
继李芳之后,另一名出色的女选手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她就是易景茜。在2000年的澳网中,时年26岁的易景茜打入第三轮,平了李芳在8年前创造的记录。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易景茜仅以两个4:6被名将卡普里亚蒂淘汰,当时美国媒体惊呼:“中国女子网球已经逐渐成熟。”可以说,正是易景茜和李芳让一向默默无名的中国网球逐渐被世界所熟悉。
在易景茜创造佳绩的4年后,中国女网的后继者再次爆发:郑洁/晏紫历史性杀入了2004年澳网女双八强,这是中国网球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中所取得的历史最佳名次。随后的战绩更加令世人震惊:小将孙胜男和中国台北的詹咏然组成的海峡组合力夺澳网少年组女双冠军,为我国带来了第一座大满贯金杯。作为一名年仅17岁的年轻球员,孙胜男可谓前途无量。
在今年的百年澳网上,中国女子选手再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共有5位选手打入了澳网正选赛,李娜还追平了13年前李芳闯入第3轮的纪录。随着中国网球的逐步发展,澳大利亚媒体甚至发出了大胆的预言:“中国选手将在4年之内夺取大满贯女单冠军!”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女子网球如今已成为了世界网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罗斯瓦尔
最年轻的男单冠军:澳大利亚的罗斯瓦尔(1958年),18岁零2个月;最年轻的女单冠军:瑞士的辛吉斯(1997年),16岁零3个月;最年轻的男双冠军:澳大利亚的豪德(1953年),18岁零2个月;最年轻的女双冠军:前南斯拉夫的卢西奇(1998年),15岁零10个月;最年轻的混双冠军:美国的大威廉姆斯(1998年),17岁零7个月;最年老的男单冠军:澳大利亚的罗斯瓦尔(1972年),37岁零2个月;最年老的女单冠军:澳大利亚的泰•朗(1954年),35岁零8个月;最年老的男双冠军:澳大利亚的布鲁克斯(1924年),46岁零2个月;最年老的女双冠军:澳大利亚的泰•朗(1956年),37岁零8个月;最年老的混双冠军:美国的纳芙拉蒂洛娃(2003年),46岁零3个月(同时也是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大满贯冠军得主);获得单打冠军最多的男选手:澳大利亚的奎斯特,13次;获得单打冠军最多的女选手:澳大利亚的科尔特,21次;连续获得单打冠军最多的男球手:澳大利亚的埃默森,6次;连续获得单打冠军最多的女球手:澳大利亚的科尔特,7次;连续获得双打冠军最多的男球手:澳大利亚的奎斯特,10次;连续获得双打冠军最多的女球手:美国的纳芙拉蒂洛娃,7次;发球球速最快的男选手:英国的鲁塞德斯基,时速217公里(1996年);发球球速最快的女选手:荷兰的舒尔茨,时速196公里(1996年);最早被淘汰的卫冕冠军:1996年,法国卫冕冠军皮尔斯在第二轮被淘汰;连续不败记录:美国的塞莱斯,连续28场比赛不败。
本报文字均由见习记者贺诗采写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