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体育圈子里,一些项目“恐韩”愈演愈烈,除了男足和男子围棋仍然逢韩难翻身外,中国羽毛球男双、乒乓球男单、射箭男女、手球男女和拳击也开始向“逢韩不胜”的怪圈里钻。对此,不少人甚至怀疑我们的人种不如韩国人,这种说法过于偏颇,但我们要正视并剖析:我们比韩国运动员少了些什么?
智力先输一筹
中国和韩国发展现代教育的起点相同,1945年,韩国的文盲率为78,与中国不相上下。而在51年后的1996年,韩国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达37,超过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上升为世界第一,一跃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不到5,世界排名居下游,依然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中等教育方面,韩国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而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
,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初中生将直接参与就业竞争,而在中国的运动员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占大多数。从参加过2002韩日世界杯的中韩两队队员的学历对比上看,17
名韩国球员中有15人是大学毕业,而中国队球员中大学毕业的还不到半数。
文化对于人的帮助不仅局限在业务问题的解决,更可以帮助个人乃至集体的人格健全和创造力提升,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因为文化的内涵远远大于专业知识,所以,文化对人的作用也更宏观,对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跃进”式突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不少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缺乏韧劲和自信心,训练水平难以发挥,特别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顶不住压力,从反面证实了胜败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问题,根本是“人”的问题。而导致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体制的差异,人家是先上大学,后成为职业运动员,而我们完全满拧。
勇气再失一城
针对中韩足球对比,前韩国国家队教练崔殷泽曾说过,中国队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精神力”。他说,韩国运动员是为荣誉而踢球,职业球员把足球当成了自己的生命,为了赢球死在场上都可以。而中国队缺乏的就是必胜的信念和坚持到底的决心。这位韩国老头儿对此感慨良多。他说,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基础在亚洲都是一流的,他就是不明白中国球员在训练中为什么不愿意全心全意投入,在比赛场上为什么那么不思进取。
这位韩国老头儿不明白,他们是职业球员不假,可中国的职业球员不会为一场球去拼命。在中国人眼里,足球毕竟是足球,值得为之拼命吗?就像这个韩国老头儿一样,大多数韩国人和中国人相比,好像都有点不通达,不世故,有点天真。韩国人显得太认死理,钻牛角尖,事事叫真儿。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不受欢迎的性格。一个中国运动员输了球,也会难过,但是一宿过去,就想开了,就平静了。谁没输过球呢?巴西队不也照样输过球吗?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可韩国人会睡不着觉,会因为羞耻而流泪。就是因此,这个人口仅有中国三十分之一、土地仅有中国百分之一的国家,在足球场上一次次击败中国队。胆大的怕不要命的,“恐韩症”这一说法就是明证。
不仅仅是足球。韩国在围棋、乒乓球、射箭等等很多项目上的表现常常令人刮目相看,韩国选手的韧劲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常常会给他们的对手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民族就是有这么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劲儿,这个民族就是这样视荣誉重于生命,所以才能有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拼劲。
协作相形见绌
韩国20世纪60年代还秃山遍地,现在全部都已绿化。在韩国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干干净净,极少见到乱扔垃圾的现象。韩国人高度重视环保,饭店里用的是淀粉制造的绿色牙签,无论多豪华的宾馆都没有一次性牙刷、牙膏和拖鞋。韩国人像爱护自己的客厅一样爱护国土。在这些方面,我们与韩国人还有一定的差距。
韩日世界杯期间,韩国球迷的表现给全世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场上服装统一,用具统一,口号统一,数万人掀起红色巨浪,高呼“大韩民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震撼。而中国球迷人数也不少,可是都是四五十人各自为战,从服装到口号,五花八门,形不成合力,只感到杂乱。比赛结束,韩国球迷都收拾好身边的杂物再走。可是中国球迷所到之处,垃圾遍地,其中竟有许许多多的小五星红旗!
这从一个侧面直接反映出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还很差,而在一支队伍中表现为分帮分派,遇到利益冲突时难免勾心斗角,这样的集体作战能力能强到什么程度,对此中国男足就是个极为典型的例子,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太擅长集体作战。柏杨先生曾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更是要有点精神的。
“功夫在诗外”,当我们的运动员对胜负耿耿于怀时,也该多想想场外功夫了。本报记者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