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管中心的新飞人计划创意于刘翔在奥运会上的成功。借鉴刘翔模式自然成为中国田径寻求突破的捷径。但是按照刘翔模式就一定再造新飞人吗?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有关人士,他们表示——
刘翔成功:偶然中有必然
80%靠身体 10%靠环境 10%靠训练
本报讯(记者 吕威)以前,跨栏项目一直让中国人“望尘莫及”,但刘翔在110米栏中打破了欧美人的垄断。负责刘翔课题的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高级实验师李汀说:“偶然中有必然。”
李汀说:“短距离比赛,天生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刘翔取得成功,80%还得靠身体。身高1米88,再加上腿长、步伐大,刘翔非常适合跨栏项目。”在前年,刘翔仅仅是暂露头角时,其教练孙海平就对李汀说:“能遇到刘翔,是我的幸运。”李汀介绍,
据李汀的分析,刘翔成功的另外两个要素包括环境和后天努力。田管中心为刘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刘翔的训练和比赛,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有专人为他录像,在电脑上合成,形成细致的数据分析。然后,科研人员和教练根据这些数据为刘翔制定可靠的战术,为他大赛中取得成绩提供保障。
以前,中国田径选手即使天赋过人,但他们最欠缺的就是国际大赛经验。刘翔有幸成为中国田径界有史以来出国参赛次数最多的运动员,仅仅在奥运会之前的2003年,他就出国参加了20场比赛,跑了35枪。李汀说:“10%还要依靠这些好的训练、比赛环境。”
当然,刘翔的后天努力必不可少。罗超毅说,刘翔在任何比赛后都会立刻投入训练。奥运会后,刘翔在庆功阶段还抓紧时间训练,并且排除外界干扰进行了正常的冬训。正是这种系统不间断的训练,保障了刘翔的成绩不断提高。
即将远赴美国的杨耀祖和姜波的身体条件被约翰逊十分看好,而美国的田径训练条件是世界一流的。如果他们能通过先进的训练和逐渐培养起来的大赛经验,让中国再出一个或者几个新飞人,那么刘翔的成功模式将是中国田径飞腾的必然。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