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福建的一座小城,却有着多条线交叉并进的历史文明。据说盛极一时的明教,是在泉州最后消亡的。全世界唯一遗留的摩尼光佛遗迹就在泉州晋江。而晋江草庵,最后一个明教寺庙,也成了明教最后的“光明顶”。
四国女足邀请赛目前正在晋江进行,王海鸣和他的中国女足姑娘们连克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只消最后一战对德国别再打出“0∶8”,就可确保问鼎。但晋江四国赛,决不会是王海鸣和他的中国女足的光明顶。从教练到队员众口一词“提升了信心”,背后却是信心缺失;王海鸣始终保持的低调,更有言不明的尴尬。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女足仍未走出奥运会后的敏感期。
出场名单折射人员敏感
王海鸣接手国家队,一举启用了跟随他世青赛夺冠的年轻队员多达6人。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培养新人”的大旗下,这样的选择可以理解。但在京沪两地球员的人数和位置上,王海鸣这个北京籍教练却自己绑住了手脚。
奥运会后,尤其在“0∶8”后,中国女足美誉度暴跌,对地方队球员的吸引力也明显减弱。王海鸣要重整旗鼓,眼下还是需要倚靠老队员。以国内联赛看,又以京沪两地球队水平最高,入选国家队人数自然也最多。上海5人,北京4人。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四国赛首战,上海队有4名队员获得首发,第二场潘丽娜还当上了队长。张海涛时代,队长一直是北京籍后卫李洁。
以小人之心,度王海鸣之腹,感觉他有安抚“上海帮”之意。其实此举大可不必,上海队5位女将以浦玮为例,在国家队效力多年,忠诚度绝对毋庸置疑。谁也不会因为打不上主力,而撂挑子拿国家荣誉开玩笑。过分在于地区平衡,不仅违背择人从优的原则,更容易造成队员之间的误会。事实上,首战阵容公布后,队内已经有这样的杂音。
刻意低调实因帅位敏感
四国赛发布会上,王海鸣“代理主教练”,或者“中国女足教练组组长”,这两个头衔都很暧昧,扶正当主教练可能为时不远,也可能遥遥无期。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薛立对这个话题回应得异常干脆:“这个问题不讨论。”王海鸣仍摆出一张老好人的脸:“干工作不计较名分。”但他心里明白,这次女足四国赛的结果极有可能成为决定他执教前景的关键。
王海鸣的上岗,是在张海涛雅典奥运“0∶8”实在扶不起以及美国人迪西科涮了中国人一把的前提下,中国足协的无奈之举。王海鸣率队拿了女足世青赛的亚军,这无疑给他加了不少分,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足协高层就放心将女足国家队交到他的手里。上任后的第一项国际比赛,对手更有奥运会的死敌德国队,此外还有2003女足世界杯的老对手俄罗斯队和澳大利亚队,王海鸣怎不知道比赛的斤两。所以他口口声声说旨在锻炼队伍,其实心里一直瞄着冠军。2003年,马良行带队,四国赛中国队是亚军;2004年张海涛执教,四国赛也是亚军;换到2005年,王海鸣要是能拿回个冠军,不管对手状态如何,实力怎样,一个冠军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却也能说明部分问题。
所以王海鸣在公开场合的一味低调,只能更反映出他对冠军的觊觎。越说“更想输球”,就越无法掩盖对胜利的渴望。一直力挺王海鸣的中国足协女足部主任张建强也是一个口径,首场胜利后他还在说:“女足四国赛的成绩并不需要看重,赢了球也不值得高兴,千万别像去年张海涛似的。”但昨天3∶0力克澳大利亚队,已然看见夺冠曙光后,张建强立刻高调起来:“谁说我们不想拿冠军?”
昨日赛后,确有消息传出,王海鸣四国赛后扶正。
强调信心更显实力敏感
3∶1胜俄罗斯,3∶0胜澳大利亚,中国女足上下一片喜庆。去年8月至今,这种喜气在队中还未见过。
王海鸣说,3∶0,很大意义上提升了我们的信心。“但我回去会给队员打预防针,不能因为两连胜产生自满情绪。我们还不到高兴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王海鸣说这番话的语气,听来却更像一位成功者在朗读获奖感言。其实,中国女足这两场比赛在防守中暴露出的问题,远比进的球要多得多。经过大幅变阵后,队员对新位置不熟悉,比赛的技术含量更低。一位跟随中国女足采访多年的记者说,如今女足姑娘的脚法,与孙雯那一辈简直没法比,感觉就像是青少年基础没打好就拔到成年队来了。
两场比赛,中国队都是在下半场短时间内接连进球。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队集训刚刚开始,队员体能普遍存在问题,无法支撑到下半场。就像澳大利亚队主教练塞玛尼说的,“我们来之前只进行了一周的集训,队员们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进行系统训练了,但比赛的前60分钟,我认为双方机会是均等的,甚至我们也可能先进球。”
建立在对手孱弱基础上的胜利,如此庆贺只能说明不自信。可队员确实都很高兴,张建强也表示:“从比赛中明显看出,中国女足的水平有明显提升。”不知道张建强说的“明显提升”,是与马良行时代比,还是和张海涛的“0∶8”比。说到0∶8,因为奥运会的伤痛需要填平,中国足协特别选择了德国作为四国赛的对手。显然这个时候,德国跟俄罗斯、澳大利亚一样,不可能拿出很好的状态。而为这样一个连国际A级赛事都排不上的邀请赛,谁也不会动真格。所以德国首场就输给澳大利亚0∶1,让中国这边早早吃了颗定心丸。0∶8不会重演,下一战雪耻是必然。但对德国,对0∶8念念不忘雪耻,即便这样的赢法,也能感到安慰,不恰恰反映出中国女足的自信缺失,定位从一流半到二流一降再降,如今已真正不入流了吗?(王嫣)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