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输给了德国队,却取得了泉州四国赛冠军,这无疑是中国女足在四国赛上的最大尴尬。在本次四国赛上,除了遇到德国队而产生的“复仇”传言,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还有王海鸣的“处子大赛”以及王海鸣是否从“中方教练组组长”扶正为中国女足主教练。然而从1月28日开始到中国女足结束四国赛之旅,新的“玫瑰军团”又做了什么?“复仇”完全失败,王海鸣在“处子大赛”中得到的赞誉被中国女足各线的颇多失误削弱了不少,而中国足协也在最后时刻打消了王海鸣“转正”的想法。中国足协副主席薛立说:“教练组组长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选主教练?难道这样就能让球队提高更多吗?”
暴露问题是最大收获
在中国足球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但凡中国教练带队比赛,无论结果如何,首先强调的就是比赛的过程。王海鸣在这次四国赛上赢球不喜,输球不悲,让大伙难以揣测他心中的想法,不过他最终还是提到了“比赛过程”。在中国女足最后一场比赛输给德国队之后,王海鸣就对过程表示满意,认为这支年轻的中国女足打出了精神面貌,让人们看到她们是有发展潜力的。
潜力在哪里?发展前景又如何?王海鸣遇到了不少记者和足协官员,几乎每个人都将这些问题挂在嘴上。在整个四国赛期间,中国女足进球6个,失球3个。尽管俄罗斯队和澳大利亚队这两队并不强,但能从这两队身上取得胜利对于年轻的中国女足来说绝对是一次很好的鼓励。尽管德国队使用了大部分的替补球员也赢下了中国女足,但比分毕竟从0比8变成0比2也算是一种进步。但这些就能展现出中国女足的潜力和未来吗?其实不然,对于王海鸣来说,通过四国赛了解到这支球队隐藏着的缺陷,才是中国女足未来发挥潜力的关键。所谓练兵,不如说是练帅,王海鸣才是本次四国赛最大的受益者,至少他已经明白带领中国女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很多人都想把这次四国赛和中国女足的“复兴”联系起来,将这次四国赛视为中国女足命运的转折点。这种观点在以
前马良行带队征战阿尔加夫杯,张海涛带队出征雅典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的时候都出现过。不管中国女足曾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但球队水平近年来下滑谷底的现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谁又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将中国女足重新带上世界女足之巅呢?因此,通过四国赛全面认识中国女足,才是王海鸣开创未来的“钥匙”。
改革球队应更加坚决
在四国赛期间,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传言,说上海队的球员都不愿意呆在国家队里,原因是王海鸣喜欢重用北京队和国青队的球员。不过,王海鸣在本次四国赛中,每场比赛都派上4名来自上海队的球员,这一传言自然不攻自破。但是对致力改革中国女足阵容的王海鸣来说,他的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这一阻力不是来自于球员的个人情绪,而是来自于球员的能力水平。王海鸣既然起了重用年轻球员的念头,就应该更加坚决一些。
中国女足的问题存在于多个方面。守门员张艳茹对付高球和远射的能力不强;后卫线上,浦玮的卡位意识和补位意识一般,在后场经常漏人,而李洁的速度和贴身防守能力也有所下降,两个边后卫更是无法达到战术安排中对于助攻的要求;在中场,后腰潘丽娜缺少向前参与进攻的欲望,前腰施萌雨在比赛中更是让人难以看出她所发挥出的作用,而两个边前卫速度有余,技术却相当粗糙;前锋线上,韩端和任立萍的组合也因为缺少前卫队员的策应而显得攻击无力。
看上去好像中国女足各条线上都一无是处,当然这样的理解也并不全面。虽然中国女足最让人挂虑的是后卫线,可是在四国赛的比赛中,后卫线的失误率却比奥运会时大大下降。在这次与德国队的比赛中,中国女足的后卫线已经能够经受对方的强力冲击,并且防守站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中场在潘丽娜的镇守下,也表现出了传身后球的能力和意识。
王海鸣在四国赛上比较大的一个失误就是在排阵中不够坚决,不愿意弃用前腰施萌雨和边路的白莉莉。尽管毕妍在前腰位置上的表现让人称道,但她的上场时间毕竟太少了。而年轻球员张彤在边前卫的位置上灵气四射,却始终只能以替补身份参赛。同时王海鸣将浦玮安排到中后卫位置之后,对也能胜任中后卫位置的周小霞便有所忽视。四国赛提供了练兵的机会,可惜的是在家门口作战带来的心理压力让王海鸣不敢轻易变革阵容。所以说,王海鸣今后应该给中国女足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即使是比四国赛重要许多的阿尔加夫杯,也应该成为王海鸣挖掘新人的战场。对于某些位置上的调整,王海鸣是大胆的,可惜的是他还不够坚决。(李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