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筹备2008年奥运会为重大契机,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抓紧竞技备战,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经过两天热烈的讨论,昨天在北京落幕。
一般人或许对于这次会议并不会有多大兴趣,但是对于中国体育来说,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两个方面。首先这等于是刘鹏就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有全国地方体育局长和各行业系统体育负责人参加的“登基大典”,正式宣布了中国体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次,这是雅典奥运会之后,北京奥运会之前的第一次全国体育高级官员会议,加上会议前发生了“田亮事件”,在社会空前地掀起了一股置疑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舆论,并因此成为了这次会议讨论的热点。
中国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能够达到今天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水平,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举国体制”。这种体制与欧美国家以俱乐部制为主体的体育体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客观地说,这两种体制各有优势,也各有弊端,绝对不应该以各自的优劣就作出简单的否定。就中国而言,鉴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加上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决定了中国体育起码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都不会改变中国体育特有的“举国体制”。
更为关键的是,刘鹏刚履新职,更需要稳定,在未完成深入的调查研究前,不可能在体育体制上作出重大的改革;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体育未来3年来头等重任,更需要进一步加强“举国体制”的优势,以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刘鹏局长在这次北京会议上,以“闻鸡起舞”作为鞭策中国体育的鸡年新春寄语,就是要求体育界必须继续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早“上发条”、早“压担子”、早“促备战”。
总而言之,这次北京会议发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举国体制”不容置疑。(陈伟胜)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