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徐济成
大巴回北京,重归CBA。这是中国篮球史上又一件大事。巴特尔虽然不是第一个去NBA打球的中国球员,但却是第一个从美国回到CBA打球的中国球员。2月16日,巴特尔身着9号背心,重新出现在首钢篮球中心,进攻依然势不可挡,
防守不见了三年前的松散。巴特尔大年初八的这场回归赛,标志着中国篮球选手完成了和世界高水平联赛“出去再回来”的双向循环。
曾几何时,中国球员打NBA被炒作成“有去无回”的单行线。好像能去的都是好样的,回来的就是无能的,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孩子往死路上逼。完全不必把巴特尔形容成一个失败者,说是在海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这对巴特尔不公平,对中国篮球没好处。巴特尔2002年2月24日从北京首钢队登陆NBA,先后在掘金、活塞、马刺、猛龙、魔术和尼克斯队6支球队效力,是第一个在NBA出任开场首发的中国球员,也是第一个戴上NBA总冠军戒指的中国球员。如果他没有一定的实力,别说6支球队,就是在一支球队他6天都“混”不下去。但是NBA的位置就是那么几个,这和留学生在美国毕业之后找工作一样,不一定是你的本事有限,更重要的是你的机会不多。或者说,作为第一代中国球员,在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限制下,你的适应性可能更狭窄。
作为职业球员,上场打球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如果常年坐板凳,场上的感觉会渐渐消失。所以不管是NBA还是CBA,到一个最能发挥你自身价值的联盟中打球才是最重要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批欧洲球员到NBA打球,但是几年之后,到美国淘金已经不是最时髦的事情。湖人队中锋迪瓦茨回忆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和迪瓦茨同年到NBA打球的球员有12人之多,三年之后仅剩下他一个人。不是那些欧洲老乡在NBA中混不下去,而是更多的人不愿意在NBA常年坐板凳,他们宁肯回到欧洲去当主力。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职业球员对篮球的感觉。
巴特尔的这两年,从NBA学到了很多东西,见识了不少的大场面和大明星。回到CBA,巴特尔的这些经历和见识都将帮助CBA提高自己的竞争性、市场价值和对于球迷的号召力。而更重要的是,巴特尔的回归,对于未来那些将要闯荡NBA的年轻中国球员来说也是一个榜样和鼓励,如果机会好,就像姚明那样立足先发五虎!如果机会不好,那也不必彷徨,见识一年之后,赶快回归,越快越好,CBA会给你更大的舞台的和更多的机会,因为这里有你自己的球迷和自己的家。脚踏实地,才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感觉。(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