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重归CBA,这是中国篮球史上又一件大事。巴特尔虽然不是第一个去NBA打球的中国球员,但却是第一个从美国回到CBA打球的中国球员。巴特尔昨天的这场比赛,标志着中国篮球选手完成了和世界高水平联赛“出去再回来”的双向循环。
曾几何时,中国球员打NBA被炒作成“有去无回”的单行线。好像能去的都是好样的,回来的就是无能的,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孩子往死路上逼。完全不必把巴特尔形容成一个失败者,说是在海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这对巴特尔不公平,对中国篮球没好处。巴特尔2002年2月24日从北京首钢队登陆NBA,先后在掘金、活塞、马刺、猛龙、魔术和尼克斯6支球队效力,是第一个在NBA出任开场首发的中国球员,也是第一个戴上NBA总冠军戒指的中国球员。如果他没有一定的实力,别说6支球队,就是在一支球队他6天都“混”不下去。但是NBA的位置就那么几个,这和留学生在美国毕业之后找工作一样,不一定是你的本事有限,更重要的是你的机会不多。或者说,作为第一代中国球员,在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限制下,你的适应性可能更狭窄。
作为职业球员,上场打球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如果常年坐板凳,场上的感觉会渐渐消失。所以不管是NBA还是CBA,到一个最能发挥你自身价值的联盟中打球才是最重要的。
巴特尔的这两年,从NBA学到了很多东西,见识了不少的大场面和大明星。回到CBA,巴特尔的这些经历和见识都将帮助CBA提高自己的竞争性、市场价值和对球迷的号召力。而更重要的是,巴特尔的回归,对未来那些将要闯荡NBA的年轻中国球员来说也是一个榜样和鼓励,如果机会好,就像姚明那样立足先发五虎;如果机会不好,那也不必彷徨,见识一年之后,赶快回归,越快越好,CBA会给你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因为这里有你自己的球迷和自己的家。脚踏实地,才是这世界上最好的感觉。(徐济成)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