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卡特的回旋大风车吗?还记得乔丹在罚球线上的腾飞吗?还记得弗朗西斯的战斧式横砍吗?还记得里查德森的胯下换手吗?……
你可以用如下类似的词语来描述你的感受,比如匪夷所思,比如妙不可言,比如惊世骇俗,比如疯狂……
这是全明星赛扣篮大赛留给我们的记忆。我毫不掩饰自己的热爱之情。即使那些没有拿到扣篮冠军的身影,看起来也是那样的快乐无边。
我想,扣篮应该是一场“秀”,NBA的大佬们大概也是这么想的。拥挤的全明星场馆中央,只有一个人的篮球场显得是那样的空荡荡,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这样一个点上,那种感觉绝不是试图把你的衣服扒光然后看个明白看个究竟,而是每个人都试图进入到你一个人的心里,然后猜想你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是旱地拔葱灌篮,还是雷霆万钧破坏篮圈,只有你自己知道。
扣篮大赛场边会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比如“飞人”乔丹,比如“J博士”欧文,比如“滑翔机”德雷克斯勒,比如张伯伦……他们会陆续亮出一些“10分”、“9.9分”之类的记分牌,然后从“高”中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最高”。
在我看来,非要选出“最高”,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尽管,在此前的N届扣篮大赛,并没有多少有争议的评分出现。因为失误,因为“赛”,我们错失了更多让我们匪夷所思的美妙动作。
我们倡导的是“秀”,秀给自己看,更重要是秀给球迷看,不如让秀来得更彻底一点,让秀来得更猛烈一些,让更多喜欢在篮圈上做文章的人来到扣篮秀场,让更花哨更大胆的动作出现在扣篮秀场。可以继续让乔丹、欧文等前辈坐在场边亮分,可以公开这样的分数,可以让球迷以及扣篮高手看到前辈给予的评价,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亮分完全可以只作为“参考”、作为“秀”的一部分,不必非要摆明了分出个高下来。
既然是“秀”,就别把它当回事,所有人都要一“秀”到底。□李德强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