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干家王俊生、空想家阎世铎相比,中国足球新任“掌门人”谢亚龙无疑属于学者型领导,就在入主足管中心之前,时任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的谢亚龙便对中国运动员的产权归属、中国足球联赛的产权归属、中国足球的改革方向等国人关注的焦点、热点等问题发表了多篇文章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中不难看出,谢亚龙是一位头脑清晰、知识渊博的专业型人才,他的上任或许真的有望令重病缠身的中国足球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他喜欢进行哲学式思维
谢亚龙当年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时,他的导师是曾经留学德国的田麦久博士。这期间,谢亚龙对上世纪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前景和人类运动成绩的提高极限进行了思考,他的关于人类运动成绩提高极限的思考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而他同其夫人李益群共同提出的奥运会中的“克拉克现象”,更在体育界和媒体中引起了普遍重视。
从北体大毕业以后,谢亚龙被分到国家体委科研所,开始在运动训练室,后来又被调到体育理论研究室,这自然也与他喜欢进行哲学思辨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伍绍祖接替李梦华担任国家体委主任,到任伊始,曾带领一批体委机关工作人员到各地进行调研,谢亚龙名列其中。颇具学者风范的伍绍祖显然看重这名与他有几分相象的下属,不久谢亚龙便成为伍主任的秘书。
“孙悟空的产权是谁的?”
随着去年中超资本革命的失败以及奥运会后围绕田亮、郭晶晶等奥运金牌选手参加商业活动而引发的种种非议,中国运动员的产权归属问题已成为中国体育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对此,谢亚龙曾提出了“孙悟空的产权是谁的?”这样的问题并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
谢亚龙认为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并没有确定孙悟空的产权归属,以至于如今孙悟空身不由己地成为众多品牌的代言人,其形象被开发成商标、品牌标识。与之相比,中国运动员,尤其是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金牌的知名选手,同样对他们获得的金牌以及随之产生的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交易权、转让权和获益权的归属产生困惑,而足协与俱乐部之争,也集中在权利的归属上。
中超联赛属于准公共产品
中超资本革命2004年引发了中国足球的“大地震”,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专家谢亚龙在去年11月特意撰写了《足球联赛的产权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文,对中国足协的现状及发展阐发了一番深刻、独到的见解,也正是这篇曾提交给体育总局领导参阅的文章最终促成谢亚龙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谢亚龙认为中超联赛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内的“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因此它既坚持公益性原则,又有经营性质,还具有部分的排他性和一定的市场竞争性。
他的施政纲领有三条
对于中超联赛未来的发展方向,谢亚龙的观点既是他向体育总局提交的建议,同时,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这位新任足管中心“掌门人”的施政纲领,其核心内容有三条:第一,要建立健全中超联赛的现代产权制度。第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第三,足协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要下决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以保证中超联赛健康持续地发展。记者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