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龙同志洋洋洒洒近万言的中国足球专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中国足协新掌门人对足球的哲学和理论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也有成熟的思想。与同为搞文字出身的前任阎世铎长于提出新概念、新思维不同,谢文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不过,此文也有一些与在政府部门工作理论家的大作相似的缺陷,那就是立论有点脱离实际,主题先行色彩浓厚。
比如作者不惜笔墨论证了足球的公共产品性和准公共产品性,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即公共产品是政府为了公众的利益,以纳税人的钱投资并管理、经营足球。但众所周知,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当初从体工队翻牌产生时,都经过了资金上的赎买,后续的再投资和营运费用更与政府或国库无关。也就是说,在扯起职业化大旗后,足球就不用纳税人的钱,也就不能称为公共产品了。
当然,像任何一种社会性企业和产品一样,足球也有公益性,但这与公共产品是两码事。这种公益性已经并将一直通过无偿向国字号球队输送由俱乐部提供一切收入和福利的的球员,以及义赛、纳税等多种方式体现了。
在市场经济中,所谓私人企业指的是那些家族式企业,与被称为公众企业的股份制企业相对应,而政府投资的公共事业是应该退出所有竞争性行业的。很多人认为,即使俱乐部是私人的,但联赛这个公共平台不是足协提供的吗?这固然是事实,但从资本属性看,足协其实也是各俱乐部的雇员,足协的所有收入,不管是来自球员转会提成、比赛分成,还是出售联赛冠名权和电视转播权所得,其实都来自于由各俱乐部组成的联赛实体,而不是政府。从根本上说,是各俱乐部(会员)出于公平竞赛和优化管理的需要,才选举产生了足协这个得到政府法律认可和追加授权的公共服务体,足协的名称和章程都清楚地表明了这点。
谢文第二个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他花费大量笔墨论证足球的非私人性及足协的天然集权,这就是要论证中国足协掌握联赛所有权经营权以及收益分配权的合法性和永久性。但足协只是代表国家政府行使对足球这个行业的行政管理的一般职能,而不意味着足协被授予了垄断经营的天赋全权,否则还要搞什么职业化改革,还有什么必要实施作者后来提出的什么明晰产权、政企分离、管办分离等一系列治理结构的深化改革呢?
或许作者自己也感到了推论的勉强,和与现实的巨大背离,于是提出了一个在学术上很不严谨、很容易引起歧义的“准公共产品”概念。同样不太严谨的是,作者既否定职业足球的盈利性,却又允许俱乐部“略有盈余”,即可以获得与银行利息或国债收益差不多的回报。总体来看,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阎世铎先生提出的“人民足球”概念。(作者: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