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管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聊天是在一个相当热闹的房间里,一边,刘翔手里正捧着五六个话筒,不时地变换姿势和笑容来面对各个角度的镜头,十几平米的
VIP房被挤得满满当当,记者和冯树勇只能被迫躲到一个角落,但看着刘翔已经能保持着自然的微笑,自如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提问,冯树勇说自己很欣慰。“那多‘克隆’几个刘翔吧,起码,他也是一个借鉴。”记者不失时机地问,冯树勇听了就笑,“这个‘克隆’谈何容易啊。”
据冯树勇介绍,其实从四年前开始,田管中心就已经注意到了“刘翔效应”。“不瞒你们说,我们有关方面更是派专人针对刘翔成功的原因写了很多资料,有厚厚一摞。”冯树勇给记者比划了一下厚度,足有一寸,“可这并不能成为一种模式。刘翔成功了,并不代表这一切就能安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冯树勇把刘翔比喻成“天才”,这和很多人的看法一样,但又不尽相同。在田径专家看来,刘翔固然在身体素质这些硬件条件上有着过人之处,可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的心理“抗压”能力。“别看这个孩子年纪轻轻,他遇上什么事情都不怵。人越多越兴奋。”冯树勇谈到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从准备运动到起跑开始,我能深刻地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的自信。这种必胜的信念,是最终促成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据悉,田管中心目前已经把性格训练列入了计划项目,而这一点主要就是从刘翔身上得到的启发。
冯树勇告诉记者,在出发去雅典前田管中心曾给刘翔下了指标,并不是传言中的“拿牌”,或者“夺金”,而是只要跑进13秒10。“这对刘翔而言是一个相当轻松的任务,但就是带着这种拼一把的心态,刘翔才能最终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而后来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刘翔只要跑到这个成绩以内,冠军还是他的。”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冯树勇认为,“克隆刘翔”的前提,是需要一个多方面的优化组合,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哪怕把一个身体素质“硬件”条件和刘翔一模一样的人摆在你面前也不一定有人能“克隆”成功。“现在的刘翔不是他一个人创造的,好的教练,好的环境,还有整个社会的重视等等,这一系列碰撞在一起才能造就一个奥运冠军。”
冯树勇说到这里毫不客气地提到了史冬鹏:“他的训练方式就有问题,不过这也是原先中国田径遗留下的老毛病。四年来,刘翔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也是促使我们现在寻找全新模式的一个启发。”
据介绍,针对目前的情况,田管中心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方案,首先就是和刘翔“起飞”的时候一样,要“走出去”。“刘翔的成绩从哪里来?刘翔的抗压能力哪里来?就是从国际大赛中锻炼出来的。没有经历过这种大赛的洗礼,没有面对过几万名观众,不可能诞生一个有着超强应对能力的运动员。”
冯树勇说,现在很多国内运动员上了场腿肚子就开始发抖,这样的竞技状态根本不可能出好成绩,这也是目前训练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同时,如何从刘翔的成功经验中找到一个适用于大众的共同点,更是目前中国田径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作者:□晨报记者黄嫣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