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的回国,让很多人至今无法真正理解,甚至有人怀疑他根本就不应该进入NBA,但是作为巴特尔最亲的人,并陪伴他度过了这三年时光的人,德明对巴特尔的回来有她自己的理解。
“其实,从走的那天就知道要回来的,但这一天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回来,这个回来是彻底回来,还是暂时的回来。今年,他决定回来的过程也不是很长,大概也就10天、8天的时间,是需要,”德明说。
“我觉得,这次巴特尔回来,大家觉得有惊喜,就是因为这两年他没有在NBA打球,大家对他的状态和他的能力估计得过低了,他们以为巴特尔就怎么怎么样了,包括今年巴特尔没有回来之前,也有媒体说巴特尔这样了,我怎么怎么样了。但事实上,这些年,亲眼看巴特尔打球的是我,他的水平是在上升的,他在NBA或者NBDL有一些可能是机会的问题,有一些可能是沟通的问题,我始终不觉的是他能力的问题。我觉得特正常,现在还没有到巴特尔最好的时候。”
德明的姐姐德莉是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工作人员,负责转播NBA以及CBA的比赛,平时两家人就经常在一起,她对巴特尔的了解也非常多。甚至巴特尔和妹妹德明的婚姻还有她的一份功劳。大巴回来,德莉也非常高兴,除去亲属关系的原因,她的电视画面里又可以有一个明星了。
“回来没有仪式是有点遗憾,有点冷冷清清,俱乐部可能把经历都放在比赛上了,对这个好像还不是特别在意,将来慢慢的适应这种篮球的市场经济。他走之前,谁打得好谁的镜头多一点。首钢那个时候在外面打客场,第三天他自己就开始训练,我儿子跟他一起,”德莉说。
“实际上就是奥运会回来训练,他在国家队训练和热身赛的时候已经基本上展示了他在NBA学到的东西和提高的东西。但是真正打奥运会的时候,他上场机会并不多,所以大家对他并不是真正了解。我觉得,这些年他让我感觉到的,他提高的是一种职业精神,他回来第二天、第三天就自己主动去训练。而且,去年回来的时候,他没有训练条件,他就在我们家的楼道里爬楼,18层的楼,他每天要跑10趟。这都是他自己主动的,没有人逼他。他是这种职业精神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我觉得这是他这两年在NBA真正提高的东西。”
有了巴特尔这样的丈夫是件好事,同时也是坏事。作为球员,巴特尔不能在家里呆很长时间,而且还要到处奔波,甚至到美国去寻找自己的落脚点。但是作为妻子,德明心甘情愿陪着丈夫东奔西走,就连孩子们也是一样。
“这样飞来飞去挺好玩的,”德明说,“经常回头跟孩子我们一起聊的时候,觉得我们特幸运,可以感受这么多不同的文化,即便是在美国,每个城市的特点不一样,人文的东西也不一样。我觉得我也在成长、孩子也在成长、巴特尔也在成长,这些颠簸挺有意思,不觉得怎么苦。现在我们和两个女儿分开了,目前来说也只能这样做选择,人生不能永远是最好,但是现在我们每个人在各自的位置上,感觉都是最好的。”
“你问我巴特尔是个什么样的男人,首先他不是居家男人,任何一个职业运动员都不可能是居家男人。巴特尔是一个传统的蒙古男人,我经常跟他说他像蒙古王爷。他特别爱看电视,因为他很累,回家就靠在床上看电视,等饭好了,先是迪菲叫他,然后妞妞叫,然后巴恩泽叫,最后我再去吼,他才起来。这样应该不是什么新好男人吧,”德明说,“他的手劲太大,他碰过的东西经常是这儿掉了,那儿掉了,躺在那里才是最‘安全’的。”
德明刚说完,一旁的德莉就补充上来。“巴特尔也不是什么都不干,比如收拾箱子,搬箱子,力气活他很主动的,这些事他觉得是男人该干的。”
在巴特尔家里,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听到欢声笑语。更有意思的是你还可以听到很多种不同的语言。
“我们在家里一般说普通话,说蒙古话只有他一个人能懂,我要是说维语,他也不懂。我给女儿规定回到家必须讲中文,但是现在小女儿有些时候必须加英文了,因为她去的时候小,才7岁,有很多新的词汇都是用英语学的,不知道汉语中这个词应该怎样说,所以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她就会加些英文,”德明说。
“现在还有‘巴语’,”德莉笑着补充,“儿子(巴恩泽)现在说的话,只有家里人能听懂,别人谁也听不懂。他喜欢买NIKE,问他为什么要买耐克啊,他说:“大舅蹦高高”就是打球蹦高高”,他发明了各种语言。他的表达我们都听不懂,他可着急了,连手带脚,所有的动作。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