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
姚明终于开了家店。他可能自己不承认,说这个“姚”是他爸爸的“姚”,那就换个说法,姚家门儿终于开了家店。
这家餐厅可以算姚家的第一个产业,往细了分,其实还不全是。因为姚家基本上没掏钱,做的是无本买卖。两个花钱下本的老板是姚明的爸爸姚志源的老队友大汪和在休斯敦开了10年饭馆、著名的中餐厅“独一处”的老板喻地。姚家出的就是这个“姚”字,这是名誉和信誉,是号召力,所以就算初期没花钱,也算是姚家的产业。
这一直是我觉得应该发生的事儿。我不是说姚家就应该开个饭馆,而是去美国快3年了,姚家应该改变那种旧有的生活方式。旧有的生活方式是靠姚明打球拍广告挣钱,老两口伺候儿子,99%以上的钱存在银行里生利息。
姚志源和方凤娣这老两口是典型的上一代人,身上有着中国人最重视的艰苦朴素的美德。姚明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小时候爸妈加起来一个月挣不到100块钱,给他的牛奶是一口一口省出来的。这样的老两口肯定是习惯于一分钱掰成八瓣儿花的,而且在他们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梦想过手里拥有一份产业。
我想表达这么一种观点,也许是一种稍微有点偏激的观点:贫穷、或者说不富裕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候,这种生活方式会带给人很多快乐的生活细节,比如“这个易拉罐一般卖5分钱,今天我卖了1毛啊”,比如“黄瓜2块钱1斤,今天我1块8就买到啦”。有的时候,这是一种生活需要,你确实缺钱;但也有的时候,你其实不缺这点钱,你兜里的钱能买3亿多斤黄瓜,你是因为习惯和获得一种心理愉悦。我不认为后面一种是具有足够的积极意义的,他会让你忽略你应该总是在改进你的生活。
所以,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脱离了贫穷或者不富裕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应该随之转变。一个极度富裕的家庭还用贫穷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是让人觉得奇怪的。对于姚家来说,过去的两年是一个过渡。姚志源在被问到作姚明的父亲最不方便的是什么的时候曾经回答:“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不能再要求打折了。”我相信现在老两口去休斯敦的菜市场买菜,已经不跟人侃价了。
姚明的财富资本还只在初期的累积当中。他今年的工资400多万,明年变成500多万,但站在2006年开始的新合同和未来可能获得广告赞助额面前,还是会让人觉得没法儿计算。道森把一大块没人买的肉泰勒切成了两小块诺里斯和贝克,已经在2006年夏天给姚明腾出了1亿美元上下的合同。奥拉朱旺的那栋大楼就竖在59号公路边上,姚明是应该像他、像乔丹或者德雷克勒斯那样置份业的。这跟生活质量无关,但跟生活方式有关,一种前进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生活得更加健康。
这家只出名,不出钱的饭馆肯定只是姚家的另一个开始。我也想在办报之余开家店,我说开个书店,我媳妇说开个花店。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