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叶伟民 第五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18日在长沙已以“石佛”李昌镐蝉联冠军画上了句号。然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悄然成为比赛外的另一大焦点。围绕李昌镐的“假新闻”风波让人们皱眉的同时,也翻出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命题——在信息对等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采写新闻?
本届春兰杯决赛期间,除了关于周鹤洋和李昌镐的常规新闻见于媒体版面外,一些“爆炸性新闻”也在一夜之间捕获了人们的眼球,如“李昌镐比赛期间被安排住在地下室”、“暗恋少女遭拒绝”等。随后,媒体间的揭露和反驳此起彼伏。某报发表在3月14日的一篇“李昌镐专访”更成为众媒体重点质疑的对象。后经查实表明,撰稿的记者当天只是进过李昌镐的房间,但未进行过专访。18日,一位记者在李昌镐夺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向“石佛”求证此事,李昌镐在镜头前认真地回答:“没有”
韩国棋院网站也登载了《韩国棋院关于李昌镐假新闻的声明》。从转载的网站上看到,《声明》认为这些报道是“荒唐”的,是在“创造新闻迎合棋迷口味”,并称其中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是号称“李昌镐2000字直击采访”的报道,这是既没有见过李昌镐一面,也没有耳听其弟弟李英镐一言的100%的“创作式小说”。
在随后的比赛时间里,假新闻风波成了众媒体仅次于比赛的重点着墨处。《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先后发表文章,称此举为“炮制新闻”,并重申了新闻真实原则。
中国围棋协会副秘书长武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赛事是国际性的围棋比赛,并且以后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性赛事也将越来越多。无论从记者的职业道德还是文化水平来看,出现假新闻是很不应该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国际上对中国媒体的看法。
武力说,以前一些围棋比赛也出现过假新闻,但只是某些信息不太准确而已,此次的假新闻却是捏造的,情况严重。
谈到假新闻出现背后的动机,武力认为,哗众取宠、商业驱动、抢新闻、猎奇等心理状态都是诱导某些记者撰写不真实报道的因素。她说:“我们理解记者要挖掘独家新闻的心理,但绝对不能因此而造假,这是对当事人的不尊重。”
李昌镐的中文翻译、韩国棋院棋战事业部课长田在现在一次就餐时跟李昌镐说起这件事情,李昌镐第一个反应是“不敢相信”。韩国棋迷从网上看到假新闻后非常生气,纷纷打电话到韩国棋院表示抗议。
“我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情,”田在现说,“在韩国,假新闻是不允许的,仅仅是网民在聊天时就某些话题开开玩笑而已。但愿以后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了。”
韩国棋院的《声明》还称,从中国全境赶来的媒体记者在采访大战中,最头疼的莫过于报道内容的雷同。所以想让编辑的眼睛一亮,必须采写有特色的报道。这些报道随着记者的资质和个性、人格的相异都会有所不同。
回顾本届春兰杯的采访可用“新闻大战”来形容,100多名记者让赛事变得热闹非凡。然而因为围棋是一项高脑力消耗运动,国际惯例要求组织方尽量保证参赛棋手的休息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记者与棋手们的接触,缺“料”在无形中推动了“假新闻”的出现。
另外,某些国内媒体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过分强调商业效益,实行“唯眼球论”。当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效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法宝时,记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界长期奉行的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必然会遭到淡化甚至抛到脑后,加上侥幸心理作祟,某些记者不惜造假来哗众取宠。
新闻记者作为信息传播的使者,被称为是历史瞬间的记录者,先有“记”,才可能有写的新闻,应该以客观、求实的形象出现,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假新闻则不是新闻,而是子虚乌有。将“没有的事”传播给媒体受众,最直接的后果只会在媒体和受众之间竖立起一堵厚厚的墙。信任一旦被打破,恢复的代价将是无法估量的,因为我们始终无法忘记“狼来了”的惨痛教训。
当前,新闻竞争越演越烈,特别是能“吸引眼球”的体坛,新闻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过去,曾出现过太多的似是而非的“新闻”,有的媒体或记者因此被体育部门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但愿新闻界恪守新闻职业准则,靠水平竞争,而不是靠弄虚作假来竞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