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肇 2004雅典奥运会结束后,9月3日上午回到北京,刚刚落地,就接到单位电话:明早到故宫,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需要跟踪采访报道。当时心里还挺奇怪,什么大牌这么重要啊?一天休息时间也不给!编辑没有多说,只是讲,“你不是喜欢打台球的吗?去了你就知道了,保证亏不着!”心里将信将疑,第二天上午,时差也没倒过来就,赶到了故宫,原来是埃伯顿和保罗-亨特(这家伙长得特象贝克汉姆),以及十几个一大堆红发碧眼的英国人,不过,其中还好,总算还有两个跟咱们有共同语言的,就是(当时)17岁的台球天才丁俊晖与他的父亲丁文均。 据同事介绍说,搜狐非常看好这位中国台球界的新秀,这次冠名“搜狐杯国际台球挑战赛”,就是为了给小丁一个与世界高手切磋的机会,在不久的将来,这位中国神童肯定会让世界台球界刮目相看的。当时对丁俊晖略有了解,也知道中国台坛上出了这么一个新秀,但是如同刘翔夺冠之前一样,只知道他前途不可限量,却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出息,潜意识里,甚至觉得那似乎还有点儿遥远,似乎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可能会有所成绩,但绝对没有把世界冠军与他联系在一起。 从午门进入故宫,一帮英国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他们东瞧西望,什么东西都要仔细研究一番。这时候的丁氏父子却显得非常安静,一直跟在队伍的后面,不大插嘴说话。直到看到太和殿门前的“金缸”,我告诉包罗亨特:这个大缸原来外面全是金的,被你们国家的士兵用刺刀给挂去了。这家伙显然小时候净练球了,没好好上学,世界历史肯定不及格,竟然睁大了眼睛看了我半天,将信将疑地说了一句:“哦,那可真是一个调皮的士兵。”这时候丁俊晖突然插话说:“嘿,你得学习学习中国历史了,否则有太多的事情你弄不明白。”本来一直以为丁俊晖不吱声是语言不通,原来他说得还不错呢。丁文均见我诧异,解释说:“小晖在英国练了两年多的球,基本的会话还是没问题的。” 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语言,与丁氏父子聊天多了起来。我请教丁俊晖一个特别业余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我打缩杆,越用力,越缩不回来,反而容易挑球呢?这个简单的问题还真把丁俊晖难住了,看起来拿起杆打他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要深入浅出地给一个业余爱好者讲解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确实挺为难的,于是只好向老爸求教。丁文均说:送杆!你把杆头跟母球接触的时间稍微延长一些,就行了。丁俊晖见我是个业余爱好者,还特意叮嘱了一句:不进球,有时候比进球更好(成功的防守强于冒险的进攻)。后来跟新西兰归来的台球高手王昊较量的时候,这两招还真有了实际的效果,两度反败为胜。 直到走出故宫的后门,望见景山了,英国人还在兴致勃勃地聊着中国的皇帝(崇祯),而丁俊晖也一直不插话,似乎一个在比赛中失去了进球机会的选手,只能矜持地看着对方尽情发挥。能在生活中把自己的职业本色保持得这么好,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后来与任浩江接触多了,知道了一些丁俊晖在英国苦练的故事,才知道,这个12岁辍学的孩子早已把台球当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在生活中不带着斯诺克选手的影子,那才奇怪了呢! 直到这次夺冠成功,在星牌集团为丁俊晖举办的庆功酒宴上,去给丁俊晖敬酒,问他:看了我们搜狐体育的报道了吗?我们拍了你大量的图片呢。小丁还是腼腆地一笑:哪有功夫看啊,我睡了三个小时,我爸才睡了两个小时。一旁的任浩江说:我看了,拍得不错嘛,给我们刻张盘吧。丁俊晖赶紧补充说:别光拍我,多拍点儿甘爸他们,我能有今天,多亏了这么多的帮忙和支持。说这话时,小丁比较罕见地穿着笔挺的西装,像一个成熟的大人。实际上,这时候他刚好18岁零3天,作为新科世界冠军,还不到24小时。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