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F1去年9月登陆中国之后,Moto GP世界摩托车大奖赛也终于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事实上,作为一个摩托车年产量一千七百万(几乎占了世界的一半)的国家,此时才加入Moto GP的大家庭,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去年的F1大奖赛让我们对中国有了近距离了解。作为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每百户家庭摩托车的拥有率已达到了21.94%,Moto GP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更多看重的还是这里无限的市场潜力。
任何事情都会有第一次,而第一次永远都不会太完美。也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我们此次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感受恰如其分。当我们走出上海国际机场的那一刹那,如果不是非常清楚此行的任务,或许我们真的以为自己是来旅游的。放眼望去,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与比赛有关的宣传报道。在我们看来,上周日的比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载入Moto GP史册的时刻,不过很显然,上海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这一点从票房上也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来,两万张门票的销售收入与赛事组委会预期的恐怕是相去甚远。当然,除了组织推广方面的不力外,这其中也有客观原因。作为乒乓球世界强国,中国人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几乎同时在上海拉开帷幕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们到上海后看到更多的也是关于该赛事的宣传报道。
随着我们乘坐的大巴越来越靠近比赛现场,相关的宣传报道也逐渐多了起来,巨幅宣传画上的主角就是瓦伦蒂诺·罗西。上海观众对于罗西的喜爱程度绝对不亚于舒马赫,罗西所到之处,我们都会听见很多年轻车迷的欢呼。至于赛道,我们了解到车手间形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认为赛道更适合于F1比赛,其中有几个弯道进弯时速度过快而出弯时速度又太慢;效力杜卡迪车队的卡比罗西和其他部分车手则认为,这样的赛道对大家同样公平,对于车手技术上的要求也更高,是一条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赛道。
争论总是存在的,可能对于这项运动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最为有利的是:在一场大雨中,中国车迷最为喜爱的罗西夺得了冠军。
本文作者为《米兰体育报》特派上海记者克鲁齐亚尼和法萨拜拉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