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行去评价内行,是闹剧;让一个半桶水的内行去评价内行,则是悲剧。前者或许会制造许多笑料,后者却只会让人苦不堪言。
我指的是国内众多人士对克劳琛、对中青队在德集训状况的质疑与批判——一些掌握了话语权的外行记者,以无知者无畏的姿态,不断地制造着笑料;一些自以为是的足球圈人士,则以主人的姿态,粗暴地干涉德国人的工作,以致对方不得不做出重大让步。
作为足球领域的第三世界,我们与处于第一世界的德国的差距,至少在五十年以上。一个克劳琛,轻轻松松胜过一打中国教练,甚至所有中国教练。某些人坐井观天的所谓见识,不过是人家数十年前玩剩下的。
我觉得,中国人对克劳琛的评价,说到底,就好比造马车的来评价造奔驰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么制造闹剧,要么制造悲剧。
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不会是一个层次的思维,更不可能说到一块去。
事实上,中国足球圈内这方面的故事,实在是不胜枚举。徐根宝放走了维埃拉,中国足协的庞大选帅团选来了阿里·汉,在国内默默无闻的邵佳一去了德国一鸣惊人……最大的一个悲剧,是中国足协组成所谓的元老团,来决定国字号教练人选。这些其中很多属于屡战屡败、思想僵化的所谓元老,选来选去,只怕会选出比他们还差一个档次的人。
从深层次分析,中国人对克劳琛等的质疑,是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一贯思想。想走洋务的路子,却又不敢彻底。请了一个洋帅,还要配一堆中方教练,名为助手,实为监军;名为参谋,实为阴谋。对自己看不懂的、不能理解的东西,就质疑,就批判,就“妖魔化”……结果,只会造成土洋对立,洋教练只好举手投降,而球队也由此崩盘。
日本不讨人喜欢,但日本人彻底的学习精神,是值得借鉴的。你比我强,老子就全盘照搬。
某种程度而言,足球也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在这个领域,是很难做到土洋兼容的。1+1只会小于2,谢亚龙加克劳琛的思想,等于白搭。
既然咱们承认自己的足球水平远不如德国人,既然咱们承认德国教练水平远高于中国教练,还是少对克劳琛说三道四吧。闭嘴的同时,并请收回中国教练组。是死是活,是好是坏,反正都是赌博,让德国人去折腾,结果不会比让中国人折腾更坏。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