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携小丫同登领奖台 记混双冠军王励勤/郭跃 |
|
|
SPORTS.SOHU.COM 2005年5月5日10:15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王彦
“终于登上了同一座领奖台!”这是昨晚混双决赛后王励勤与郭跃的共同感慨。去年底的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上,王励勤与郭跃分别作为男女单打冠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而昨天,这对配对才4个月的新搭档终于携手同捧起赫杜塞克杯。可是,同为本届世乒赛身兼三项的选手,两人却走过了不同的心路历程。
王励勤:阎森比大满贯更重要
走进新闻发布厅的王励勤显得意气风发,拿下这个混双冠军,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他第一次在家乡父老面前问鼎世界冠军,而且这也是他终于成为世乒赛大满贯选手的历史时刻。但王励勤似乎对这一切纪录都毫不在乎,他甚至反问:“这算是大满贯吗?”但当话题提到阎森,刚才还侃侃而谈的王励勤一下子语塞了,只说句“我没辜负他”,就继续沉默了。
出征世乒赛前,王励勤就不止一次表示:三个冠军最想拿的就是男双,为了给自己一个复制的伊朗杯,也为了抚慰好兄弟阎森。可昨天,王励勤先是在混双半决赛中以4比1将阎森/郭焱淘汰出局,紧接着,又在男双半决赛中表现欠佳,最终3比4不敌孔令辉/王皓的结果让好兄弟的世乒赛之旅彻底走到尽头。失利后,王励勤很想对阎森说些什么,惋惜也好,抱怨也罢,王励勤甚至宁愿好兄弟责怪自己几句。但直到晚上的混双决赛开始前,懊丧的阎森才第一次出现在王励勤的视线范围内。
混双决赛开始前,热身的王励勤始终把目光投向观众席,希望看到阎森的身影,因为只有这样才表示阎森已经放下了。终于,开赛5分钟,阎森走进中心赛场,鼓了两下掌给“大力”加油,王励勤这才放下心。“男双输球后,我就担心阎森,觉得是我的一些失误连累了他,”王励勤说,“现在,他能来为我鼓劲,我也没辜负他,这就够了。”
郭跃:终于有了世界冠军的感觉
去年的多哈世乒赛团体赛上,因为郭跃在关键战役上的出色表现,她以16岁的年纪成为了世乒赛史上最年轻的冠军。但那时,初长成的郭跃却说:“这次都是跟着老队员打的,心里没什么压力,况且只打了两场比赛,所以根本没感觉自己已经是世界冠军了。”那时的她在媒体面前甚至连大声说话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如今,依旧年轻的她已经会为自己说上很漂亮的总结:“对于我来说,2004年画的是句号,而今年我希望是感叹号。”在她眼里,去年总决赛已经堪称完美的收官之作,而此番在上海,她希冀能以更大的惊喜为自己的乒乓生涯增添浓重一笔。
昨晚,作为主角的她终于有些腼腆地承认:“当看着五星红旗第一次因为自己升起时,这种感觉美妙极了。”但小姑娘人小志向却不小,在拿下第一项冠军后,她已经成为中国队中唯一一名可能在本届大赛上独揽三金的选手。对此,她也婉转地表示:“接下去的两项比赛,因为都是跟自己人打,所以感觉会更轻松。”
“郭跃打球有股灵气,跟同龄的孩子相比,她想得比较远,心气高,那种向上的欲望特别强,这在女孩子中不多见,”虽然陆元盛私下叫郭跃“小屁孩”,可言语中充满了对她的殷切期望,“她打法非常先进,我们有意识让她参加一些世界大赛,也是希望她尽快成长,以后能挑起重担。”陆元盛口中的重担当然是2008的北京奥运,不过玉不琢不成器,他认为以郭跃现在的情况,要成大气候必须要加以磨练。
陆元盛这样评价郭跃:灵性有余而扎实尚缺——“郭跃聪明、悟性高,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她学东西很快,当然忘得也快,平时我们就跟她一再强调要扎实。”而且,郭跃还有些小小的娇气。“她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两条腿练粗,体重不够,底盘就不稳,没有连续打七场的能力甭想拿冠军。这小孩偏食,不吃蔬菜,睡眠也不好,黑眼圈都出来了,总之还不是特别自觉。”对于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小将,陆元盛显得又爱又恨。不过,年轻是郭跃最大的资本。相信在今后的不断摔打和磨练中,现在的青涩郭跃不但能有冠军的感觉,更能有绝对冠军的实力。
首次搭档就如愿捧杯,王励勤真心感谢“小兄弟”。本报记者郭一江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