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知若
中韩对抗有一个“可疑”的开始--这是由某篇新闻报道发端的,称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表示“韩国队将在前三轮结束战斗”,于是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匕首和投枪,于是指向时下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谣言的源头却被模糊化了。事实上,就本质而言,我的理解是:这仅仅反映了主办方“望子成龙”的热望罢了,最有作秀欲望的,其实并非媒体……当然“有人被当枪使了”,这一点无可否认。
没有李昌镐、李世石,中韩对抗还玩什么?
玩新生代游戏,打着对抗的旗帜。我不想抹煞昨天“汉城大捷”的意义,说心里话,看到中国棋手们以4比1的绝对优势取胜,虽然明白比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韩顶尖对抗,依然有一丝自豪感飞进心里。何况,崔哲瀚、朴永训和宋泰坤他们,也的确是韩国新生代棋手中战绩最为彪炳者。正如周鹤洋所说:现在的中国顶尖棋手间,水平难分伯仲,再选五个出来,冲击力也不见得比现在的“五虎将”弱。但放眼韩国棋坛,甚至世界棋坛,“二李”总要高人一头,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此,如果中国团这次能直挂云帆,获得双边对抗的胜利,中国棋界大可不必将它当成一次大事件--比如--中韩围棋间“不得不回顾的历史”?
游戏的氛围也许有助于让我们听到一些妙语: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周鹤洋开始“影射”韩国的升段制,而王磊快意屠龙之后,开始自嘲“我力量本来就不大”,还有王檄,承认捡了“勺子”之后,他又惦记起“再来一个4比1”……
游戏味虽浓,却是有关未来的战斗。21世纪的围棋是什么?各有各的想法,吴清源大师推崇“调和”,平凡的一线棋手们看到更多的比赛和奖金,棋院管理层要操心统一世界围棋规则。就简单的三国围棋胜与负来说,未来,或许是看中日棋手哪一天彻底冲破“韩式堡垒”,又或是谁能登上挑战“二李”的舞台?
2005,从北京到汉城,再回到北京,我们看一场长距离的竞技,欣赏一些青春的闪烁。独缺“二李”亦无妨,一争胜负仍然重要--因为这是大竞技与小游戏的相同本质。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