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陈敏 去年10月30日揭幕的首届中国男篮大超联赛被称为中国篮坛的“新生儿”,但因其与中国篮协联手,专业球员准入、中心城市覆盖、全程主客场赛制、专业化商业运作等一系列举措令中国大学生篮球运动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更引人关注的是,它的理念———打造中国的NCAA,为CBA输送合格的职业球员。
众所周知,NBA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有一支庞大的后备军,有一个完整、严密、层层衔接的篮球人才培养、选拔体系。
NBA球员最重要的来源,便是
NCAA即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据统计,80%的NBA球员来自
NCAA。参加首届中国男篮中国男篮大超联赛的16支球队,都来自重点高校,其选拔的体专生一方面可以经过大超的历练,另一方面也不会出现CUBA中的球员学习、打球不能兼顾的尴尬。在大超联赛中只要是有前途的苗子,都可以无条件地进入地方队甚至是国家队,这样就可以避免人才流失,从而提升中国篮球人才选拔质量。
与此同时,大超联赛本身也吸引了一批执教经验丰富的专业教练加盟。如前国家女篮主帅马跃南、吉林东北虎男篮的郜树敏、辽宁男篮的董书岁、山东女篮的赵选民等,他们让校园球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由11位国际裁判、10位国家A级裁判和20位国家级裁判组成的裁判队伍,这在篮球业余比赛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两方面对于将大超联赛培养成中国篮球的NCAA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超联赛的理念很快得以体现。中国大学生体协秘书长助理王刚表示,通过此次大超联赛还选拔出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球队。而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首次用纯学生球队去参加该赛事。
“我们还将把大超联赛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大学生其他体育项目中去,为中国体育奠定来自大学的坚实的后备力量。”王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