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加洛斯对中国人有种特别的偏好。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试图和你说上几句,哪怕只是“我爱中国”。很多人会说简单的中文,小卖部里有叫做“上海风情”的夹心面包,3.5欧元一个。赛场上,如果有中国选手的比赛,哪怕是和世界排名第一的达文波特打,看台上的声势也决不会低落。不到十岁的法国小男孩说,他们喜欢彭帅。因为她虽然有些胖,但很可爱,是他们心目中中国女孩的代表。
意大利网球杂志《MATCHPOINT》的图片编辑托内利在犹豫了很久之后决定动用一下自己那口有些勉强的英文。“你们是中国来的?上海?”他在得到自己期待的回答后很严肃地板起面孔说了一句:“我想知道,是不是全世界的女孩子说话都这么叽叽喳喳的。”
一秒钟的时间,一阵难堪的静默,正在尴尬地面面相觑的当口,他又笑了:“噢,我的意思是,这很好。你们给这死气沉沉的地方带来了活力。”
苏珊·朗格朗球场底下的新闻中心是罗兰·加洛斯的二号新闻中心,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记者。和查迪埃球场下面的主新闻中心相比,这里的人气明显萧条。比赛的时候,记者们扛着相机进进出出,房间有一半是空着的。即使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也因为国籍不同语言不同而各自为政。不过这些人多数都去过上海,而且在今年的11月还会再去。他们感到很高兴,因为可以和人谈谈上海。
在巴黎呆了大半辈子的意大利老头恰恰说:“太好了,我终于有机会怀念一下这座城市了。”他们都是跟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网球的老记,跑遍了大半个地球,独独对上海这座城市流连忘返。南非来的大卫到过几十次上海,有中国朋友无数。在每天几十通打往世界各地的越洋长途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在和上海人聊天,中国选手的每场比赛他都关注,大多时候他从赛场回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打电话安慰自己的中国朋友。而恰恰则是纯粹的上海文化崇拜者,他还在感情充沛地赞叹上海之美时,托内利不客气地打断了他。“我们说点比较重要的事情,你认为我在大师杯期间在当地找个导游是切实可行的事情吗?这个导游必须是个老上海,全程只负责接待我一个客人,我太需要好好了解一下上海了,这比拍傻乎乎的费德勒更重要。”
他们大多并不受雇于某家杂志,这些记者与媒体之间是合作的关系,他们拍照,再把照片卖掉赚钱。他们都有自己经营的公司,下一步是准备在上海开拓市场。“我知道现在想可能是早了点,不过早点准备总归没有错。告诉我,上海租辆车的价钱怎么样?哦,我得赶快了,得抢在那帮家伙之前在上海的地盘上占个位子,梆!敲上自己的图章。”本报特派记者沈坤彧巴黎报道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罗兰加洛斯”,共找到
30,05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