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巴基斯坦斯卡杜5月28日电 题:挥泪送英雄
——痛悼西藏登山探险队优秀队员仁那
新华社记者 薛文献
仁那走了,走得那样匆忙:没来得及留给我们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
仁那走了,走得那样悲壮:还没有进入他梦魂牵绕的雪山深处,就牺牲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
在他牺牲的地方,在他曾经先后5次来到过的巴基斯坦北部喀喇昆仑山区,长河为他含悲,群山为他默哀!
39岁的年轻生命,被一块罪恶的石头扼杀了。27日早上,我们还在一起吃早饭;上午休息的时候,他还在为我们拍照。仅仅几个小焙螅徽笸蝗缙淅吹墓鍪蚁蛉誓浅俗募粘怠5蓖刀佑逊⑾质保焙蟊叱瞪系奈颐歉系绞保丫废恃杳圆恍选6佑衙欠追淄严履谝赂隽税盗驹谙琳纳铰飞霞枘训糇低罚彩幌律健?/p>
返回的道路依然险峻,滚石的危险随时存在。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湍急的河水,但大家只希望车子能再跑快一点,祈祷仁那的生命能坚强坚强再坚强些,等到救援直升机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所有的吉普车都已安全返回,但直升机还没有来。仁那的呼吸渐渐微弱,脉搏也基本上摸不到了。
直升机到了,巴基斯坦军医快步跑到仁那身边,可惜为时已晚,坚强的仁那永远停止了呼吸,围在他身边的所有队员顿时失声痛哭起来。历经多年生死考验的探险队员们,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队友倒下,再坚强的汉子也难抑心中的悲痛。
在直升机剧烈的轰鸣声中,队员们擦干泪水,把边巴扎西和仁那抬上飞机。在颠簸的飞机上,军医给仁那注射了强心针,做了最后的抢救,但依然没能把仁那带回来。
斯卡杜河谷,白云低垂,雾霭沉沉,山河挥泪,痛悼英雄。
仁那就这样走了,我们眼睁睁看着他慢慢离去而无能为力。那个平日里活泼开朗、英俊潇洒的仁那,如今就静静地躺在飞机座位上,长眠不醒。我们怎么也不能相信眼前的一切,原本年轻、坚强的生命,怎么就如此的脆弱?直升机的飞行时间也许只有十几分钟,但在我们感觉却有千万年的漫长。
我们无法忘记,1966年生于西藏日喀则的仁那参军两年后,于1984年11月参加登山集训,从此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圣洁的雪山。但在20多年的登山生涯中,体力充沛、技术出众、经验丰富的仁那,一直是多灾多难。1993年,在尼泊尔登顶安纳普尔那峰后,仁那得了急性胆囊炎,不得不返回加德满都治疗,病情刚好又立刻返回山区参加攀登道拉吉利峰的活动。1998年在尼泊尔攀登洛子峰时,探险队两组队员全部遭遇雪崩袭击,睡在帐篷门口的仁那,第一个翻身滚出帐篷,手刨脚蹬,将其他3名队友抢救出来。2000年出征乔戈里峰前夕,他在打篮球时弹跳过猛撕断了左脚跟腱,临阵受损。2002年探险队再次攀登乔戈里峰时,仁那所在的突击组上到8410米左右,距离顶峰仅差200米,遭遇强烈暴风雪,4名队员与风雪搏斗11个多小时才返回突击营地,大难不死。
我们无法忘记,仁那自进入登山队以来,诚恳踏实,开朗活泼,谦虚好学,善交朋友,老成持重。西藏探险队成立以来,他一直和边巴扎西负责修路,历经千难万险,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近年来他还承担了为全队攀登活动摄影摄像的任务,要在攀登过程中比别人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1999年,他和吉吉携手登上珠穆朗玛峰,点燃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圣火,创造了国内第一对夫妻同时登顶珠峰的记录,“英雄夫妻”的美名从此广为流传。在每年的西藏登山大会上,他和其他探险队员一起为内地的山友当教练、当向导,与全国各地的山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飞机到了斯卡杜,边巴扎西被送到当地驻军医院的急救室里,尽管昏迷,但他还能时而睁开眼看一看,说句话,而仁那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件事一天来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脑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网去了我们所有的心思与情感,也网去了我们所有的信念与梦想。大家饭不思,寐不眠,反复地回忆着事发时的种种情景,情不自禁地问:仁那怎么就走了?如果早上下了雨,我们就不会出发去山里;如果我们在途中停下来吃午饭,我们也许就会躲过一劫;如果直升机在吉普车抵达待机点后马上赶到,也许仁那能坚持到医院……
再多的也许也只能是假设,残酷的事实是:西藏登山探险队这支英雄的队伍失去了一位实力超群、经验丰富、已经成功登顶13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即将实现登顶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梦想的主力队员;同是优秀登山运动员的吉吉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11岁的拉姆央金失去了慈爱的父亲;藏族人民失去了骄傲的儿子。这是西藏登山探险队的损失,更是中国登山事业的损失。
我们将永远无法忘记2005年5月27日这个灰暗的日子,我们痛恨夺走仁那生命的这一天。
在巴基斯坦东北部的群山沟壑间,亲密的队友仁那就这样走了!哀云笼群峰,挥泪送英雄。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祈祷:仁那,一路走好!(完)
相关专题:哀悼攀登迦舒布鲁姆I峰途中牺牲的西藏登山队队员仁那 [网友哀悼]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登山”,共找到 2,142,18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