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比肩世界杯的大器,更不具备欧洲杯的精彩,甚至没有中超的贴近———10日打响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让很多来到这里采访的记者感慨遭遇了“鸡肋”:“中国青年队,还能有啥盼头”?
不过,如果我们做到不看“亮点”看“盲点”,那世青赛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绝对是一次固本培元的大好机会。
不看结果,看过程。在中国足协“力争进入八强”的口号下,中青队员的脸上被抹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然而,过于看重结果的做法,无疑会让中国足球走上幻觉舞台:上届世青赛,沈祥福率领中青队,依靠犀利反击打进十六强后,被冠以“超白金”的美誉。但是雅典奥运会预选赛上中国国奥队早早被淘汰的事实证明,“超白金”不过是擦上了亮粉的“铝合金”而已。所以对本届中青队来说,注重过程的积累,远比憋劲打进十六强或是八强,更具有意义。
不看整体,看球星。说起中国足球,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散兵式单打太多,有组织的整体配合太少。但是,中国青年队过早追求整体型配合的成人化模式,并非良策。其实世青赛是青年球星的舞台,过早加入整体足球的因素,只会扼杀天才球员的成长———足球说白了就是球星领衔的集体运动。
不看长处,看缺陷。遥想当年,曲波的“小李飞刀”粒无虚发,李金羽的门前抢点无人能及,但沈祥福的那支中青队,依旧难掩战术含量低下的不足,朱广沪的那支中青队也没能解决中场疲软的问题。只是,这些问题都在成绩或者失败面前被掩盖或被人遗忘了。因此,客观分析中青队的缺陷,对于这支肩负2008北京奥运会任务的球队,有着更好的激励作用。
(荷兰乌德勒支6月8日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