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绍州乌德勒支报道 和教练组谈话,和球员开会,仅仅2天时间,杨一民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克劳琛和队员的沟通不够顺畅。当克劳琛从慕尼黑赶回乌德勒支与杨一民会谈后,杨一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克劳琛必须与球员进行技战术上的面对面交流。虽然以前冯剑明也曾提出这种建议,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兑现,这次杨一民亲自“下令”,克劳琛不得不听从。从结果看,这样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杨一民的意思,中方教练和队员谈话后,克劳琛再跟队员进行第二次的交流。而克劳琛在听取队员提出的问题后,当场就进行解释,并拿出笔在纸上画出线路图。6月8日晚上,克劳琛和后防线队员进行了交流,9日中午稍作休息,下午克劳琛便找来前卫线队员进行交流,9日晚,则轮到最后一组前锋队员,而这一组里,除了四个前锋外,陈涛和卢琳也被划到前锋组。
“克劳琛和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他主要还是听我们的想法,我们把训练里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他就跟我们解释在不同的局面如何防守。现在基本上都清楚了,克劳琛特别强调我们对土耳其的二次进攻的防守。”6月9日上午,一个后防队员颇为感慨地对记者表示,“克劳琛非常认真,他想的还是很周到。以前他从没有跟我们谈这么多,经过这次谈话,我们基本上明白他的战术要求了。”
中青队对美国队的比赛结束后,许多队员还没明白克劳琛的战术意图,说起来有点难于置信。不过幸运的是,最终还是搞明白了,不然的话,糊里糊涂地上场比赛,结果也可能是一塌糊涂。
草皮虚惊
临战气氛越来越浓,连踩场也不同以往。当地时间9日傍晚,土耳其和中青队先后来到比赛场地哈盖瓦尔德球场适应,出人意料的是,即使是踩场,两队都选择了封闭训练,中国记者也只是在球场边待了15分钟,就被请出看台。
荷兰当地时间6月9日傍晚7时,根据世青赛组委会的安排,中青队来到乌德勒支比赛场地进行踩点,虽然组委会只给每个球队短短的45分钟赛场适应性训练时间,但是对球员来说,现场感受一下传说中的人工和天然混合草坪至关重要。虽然之前媒体传出比赛场地一半是人工草坪,另一半是天然草坪。但是当球队来到球场后,大多队员都放下心里的一块石头。新闻中心负责人贝尔向记者介绍这块草坪:“这个球场基本上是天然草坪,只是在草坪底下含有一种特别的人工材料,这样只是为了在冬天时能保证不积雪,抗冻抗雪。这个草坪的质量还是完全符合标准的。”中方一位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这样的草坪完全没有问题,根本不用担心。这块球场还是世青赛的决赛场地,国际足联不可能这么大意,对球场的质量没有进行鉴定。”球员也表示,对于这场的场地没有任何不适应。
因为只是适应性训练,克劳琛并没有安排队员进行战术演练,只是进行一些短跑冲剌、传球和射门训练。中青队在赛场训练时,球场边站满了来自中国的记者。但是由于组委会只给媒体记者15分钟的拍照和观看时间,虽然各个记者都想看一下中青队最后一节的训练,但是因为这个规定,只好依依惜别。
在中青队到达之前,土耳其队也进行了45分钟的赛场适应性训练,先行离开了球场,两支球队在门口擦肩而过,不过,再过48小时,两支球队便无法躲避,在这个场地上进行中土大战。踩完点,大家都可以笑着离开球场,而48小时后,可能将只有一个胜利者会笑着离开这里。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杨一民”,共找到
250,28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