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胡乱地打一杆,偏偏有球落袋,稍稍会打台球的人都知道这叫“鬼袋”。赵旭日的“世界波”是不是“鬼袋”?争论没有意义,可以肯定地说,最后一分钟的漂亮进球包括赵旭日在内所有人真的没有想到。
冯剑明含蓄地说,下半场队员的确跑不动了,想让他们进攻是不可能的。最后一脚有没有偶然成分在里面?我想至少说赵旭日在最后一秒钟还有进攻得分的意识。杨一民则直接了荡,我们是上半场最后十几分钟就明显地感觉到队员的节奏跟不上了,快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周海滨就在那摸腿,我当时看的非常担心。
另一项统计,国青下半场3次射门,赵旭日占了两脚,剩下的一次就是94(补时5分钟)分钟董方卓射门被挡造成的角球,45分钟内就赵旭日一脚能打下飞机的射门,很说明“世界波”的身份。这里还需要补充的是,克劳琛在安排定位球战术时,明确地告诉队员,不要考虑打门能不能有结果,打高了都可以,因为一旦犹豫被对手断球打反击,那会很危险。国青下半场只获得2次角球,成全了赵旭日的2次远程发炮,而那时的国青,哪怕是获得几秒钟的喘息时间都是宝贵的,看了这些不难明白“世界波”的来历。
说“鬼袋”并不是否定国青的顽强精神,因为顽强精神里包含撞大运成分。但“鬼袋”不会总跟着国青,体能状况不彻底改变,早晚有一天会被……。(《天津新报》 赵睿)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赵旭日”,共找到
32,20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