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柱
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始于1988年。现在正在进行的已经是第18届了。
6月4日,汉城。第18届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八强战,俞斌、古力、王檄先后失利,中国棋手连续五年无缘富士通杯四强。
四强——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问题是,当我们离四强都很远,意味着离世界冠军就更远了。
18届——如果用数学的计算方法,中、日、韩三国各获6次世界冠军才是合理的,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仅有一次获得冠军。实在是太少了。
毫无疑问,在“富士通杯”上,我们打的是败仗。只是,我们究竟败给了谁?
一、顶尖棋手技不如人
18届比赛,我们共有7次进入决赛,从进入决赛的次数来说,是比较正常的。在世界大赛上,凡能进入决赛的棋手,无疑代表了当时那个国家的顶尖水平。换句话说:世界大赛冠亚军决赛的较量也就是三国顶尖水平的较量。
可惜的是,在与日、韩顶尖水平的较量中,我们7次出场,仅胜了1场,败了6场。
1990年第3届:林海峰胜聂卫平
1991年第4届:赵治勋胜钱宇平
1995年第8届:马晓春胜小林光一
1996年第9届:李昌镐胜马晓春
1998年第11届:李昌镐胜常昊
1999年第12届:刘昌赫胜马晓春
2000年第13届:曹薰铉胜常昊
其中,我们有三场败给了前辈棋手(林海峰胜聂卫平、赵治勋胜钱宇平、曹薰铉胜常昊);二场输给了同辈棋手(刘昌赫胜马晓春、李昌镐胜常昊);一场可算作是输给了晚辈棋手(李昌镐胜马晓春)。
可见,十八年来,在三代顶尖棋手的较量中,我们顶尖棋手的水平较之日、韩两国是有差距的。——我们首先必须承认这个差距,清楚自己的位置,然后才能确定目标,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事实也是如此,比如2004年,我们的顶尖棋手相继打入五项职业大赛的决赛,但最后也是仅胜了1场(应氏杯),败了4场(三星杯、丰田杯、春兰杯、LG杯)。
可见,数字性的统计有时似乎显得与我们想象的有偏差,与我们的感情有隔阂,但它的结果却是科学的。
而且,数字显示:作为前辈棋手,从聂卫平到马晓春,从马晓春到常昊,他们所给后辈提供的“精神力量”是有限的。在日本,藤泽秀行65岁还获得过“王座”战冠军(而且是击败了当时处于全盛期的小林光一);而韩国的曹薰铉更是一只“不死鸟”,(2003年,51岁的他击败王磊获得第7届三星杯冠军)可以说,藤泽秀行、曹薰铉留给后辈棋手的,不仅仅是围棋技艺,还有更多的是通过围棋胜负的残酷性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力量”。而我们这种“精神力量”仅仅在擂台赛上昙花一现。不客气地说,“聂、马”早衰促使了中国顶尖棋手水平的下滑。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起”——中国顶尖棋手在国内没有激烈的竞争环境,没有保持最佳状态的竞争对手,到了世界比赛决赛圈,注定关键时刻力不从心,即使能夺冠,那也只能是偶尔为之。
二、一流棋手发挥不稳定
如果说,能进入世界大赛决赛的棋手,代表了当时那个国家的顶尖水平。那么,能进入世界大赛四强的棋手,则代表了当时那个国家的一流水平。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届富士通杯四强是哪些棋手?我们到底占了多大的比例。
1988年第1届:武宫正树、林海峰、聂卫平、小林光一
1989年第2届:武宫正树、林海峰、曹薰铉、徐奉洙
1990年第3届:林海峰、聂卫平、小林光一、曹薰铉
1991年第4届:赵治勋、钱宇平、王立诚、小林光一
1992年第5届:大竹英雄、王立诚、刘小光、马晓春
1993年第6届:刘昌赫、曹薰铉、加藤正夫、淡路修三
1994年第7届:曹薰铉、刘昌赫、林海峰、赵治勋、
1995年第8届:马晓春、小林光一、刘昌赫、赵治勋、
1996年第9届:李昌镐、马晓春、小林光一、刘小光
1997年第10届:小林光一、王立诚、马晓春、周鹤洋
1998年第11届:李昌镐、常昊、刘昌赫、彦坂直人
1999年第12届:刘昌赫、马晓春、小林觉、赵治勋、
2000年第13届:曹薰铉、常昊、睦镇硕、小林觉
2001年第14届:曹薰铉、崔明勋、林海峰、周俊勋
2002年第15届:李世石、刘昌赫、王铭琬、李昌镐、
2003年第16届:李世石、宋泰坤、李昌镐、依田纪基
2004年第17届:朴永训、依田纪基、宋泰坤、刘昌赫、
2005年第18届:李世石、崔哲瀚、宋泰坤、刘昌赫(比赛未完,排名不分先后)
从上面的记录不难看出,在国际大赛,我们真正能发挥出一流水平的棋手并不多。除了聂卫平(1次亚军、1次四强)、钱宇平(1次亚军)马晓春(1次冠军、2次亚军、2次四强)、常昊(2次亚军)外,18年来,我们竟只有刘小光(2次四强)、周鹤洋(1次四强)两位棋手出现在富士通杯四强名单上!
再看日、韩棋手——日本共有12名不同棋手进入过四强,韩国共10名不同棋手进入过四强。其中年龄最大的棋手林海峰5次进入四强(1次冠军、2次亚军、2次四强),最后一次是2001年,将近60岁!他的成绩直追马晓春,而他的年龄比马晓春大了整整22岁!
与聂卫平同龄的小林光一6次进入四强(1次冠军、1次亚军、4次四强);曹薰铉6次进入四强(3次冠军、1次亚军、2次四强)
还有刘昌赫,总共8次进入四强(2次冠军、1次亚军、5次四强)。
可见,我们的一流棋手与日韩相比,并不像我们自以为是的那么多,或者说,在世界大赛上,能抢关夺隘发挥出一流水平的棋手其实寥寥无几。
另外,韩国的“新锐棋手”——李世石、崔哲瀚、宋泰坤、朴永训他们不仅在富士通杯上表现上佳,而且在其他世界比赛也屡有斩获,战绩可圈可点,可见他们的水平发挥稳定;而我们的棋手,虽然能在其他一些比赛、或一些场次上偶露峥嵘,但最终却不能“修成正果”,只能说明我们的一流棋手发挥不稳定。
一次、两次、三次……发挥不稳定,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必须承认这两个字:差距。
鲁迅先生说:中国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而笔者记录以上这些文字,也并非要对我们的棋手“口殊笔伐”,毕竟,正因为我们的棋手成绩不好,我们更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但是,“鼓励”不是“吹捧”,棋手的“自信”也不是“自我欺骗”。
成绩既然已经很糟糕了——还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吗?
我们的棋手不如借此放下包袱,脚踏实地,正视自己,去开创新的未来。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可以输给对手,但不能输给自己。
转自搜狐
(《围棋报》独家合作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富士通杯”,共找到
54,09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