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振奋人心的大捷掩饰不了克劳琛被忽视后的落寞,胜利的欢歌同样没法消除中德教练组两方不和谐的杂音,有关赛前的排兵布阵决定权、赛中临场指挥权的争吵在乌特勒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从记者了解到的现实情况看,尽管克劳琛能在赛前确定首发阵容、能在比赛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但真正的决定权已经不在他手中。
唯一权威体现在首发名单上
从前两场比赛来看,克劳琛最大的权力就是体现在首发阵容的安排上,可以说,他在圈定11人首发名单并确定球员位置上有绝对的权威,中方迄今为止也没有干涉过。
客观来说,中方“不屑于关注”的首发阵容确定,恰恰能从一个方面凸显克劳琛的能力。比如克劳琛在第二场比赛前突然换阵,用蒿俊闵换卢琳、赵旭日换周海滨,这完全出乎中方教练的意料,从实战效果来看,蒿俊闵的进攻、赵旭日的中路防守,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胜利面前他却被全盘否定
除了首发阵容,克劳琛的作用在中方看来是“全盘否定”的。
中方首先就认为克劳琛对这支球队根本不了解,这种观点在国青球员当中相当普遍。而让大家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还是克劳琛对陈涛、董方卓和蒿俊闵的使用上。至于球队的战术打法,中方的说法,都是“我们自己打自己的,根本就不按克劳琛的那一套!”
16日,一位球员对记者说:“你说我们现在打的这套东西是谁教的?不是克劳琛教的,是当年贾(秀全)的东西。”而中方教练在第一场胜利之后感叹“幸亏是当年贾秀全底子打得好。”
当面夺权的冲突发生过一次
尽管中方对克劳琛指责极多,但双方“正面冲突”,以至于剥夺克劳琛指挥权的情况,只是在首场中土之战中发生过一次。
中土之战下半场,克劳琛首次换人是用赵旭日换下郜林,当时就受到了中方的腹诽,不过碍于主教练的权威,中方引而不发。第二个换人克劳琛用董方卓换下卢琳去打左前卫,这一次中方教练坚决反对,但克劳琛还是坚持用董方卓换下卢琳。接下来克劳琛要在最后一次换人中用高中锋邹游换下朱挺。中方这一次干脆越俎代庖,直接否定了克劳琛的换人,用蒿俊闵换下朱挺。
老头想得太简单
对于中方的质疑和批评,克劳琛至今蒙在鼓里。不过,现在的克劳琛看上去确实有点郁闷,因为他隐约感觉有些不对,他不理解中国人的复杂人际关系。“足球就是足球,通过训练和比赛来沟通就可以了,还需要那么复杂吗?”有一次,记者和克劳琛谈过中国人人际关系的话题,和其他德国人一样,克劳琛的想法非常简单,他根本就闹不明白中国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很随意的话,或者一个没有目的的动作,对德国球员来说,都不会产生负作用,但是对一个中国球员来说则是另一回事,他们会记在心里,并不停地琢磨。 (体文)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克劳”,共找到
563,83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