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青队转道德国法兰克福,登上回国的班机。在中青队赢得掌声和鲜花的时候,在有人认为中国足球已迈出备战奥运坚实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距离成功,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客观评价克劳琛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克劳琛将中青队打造成了一支战术纪律严明、整体运作高效的德国式球队,这足以体现这位教练的功力。
四场比赛11个进球,分别由九名队员打进,中青队展现出了多点攻击的现代足球进攻理念。超过半数以上的进球来自定位球,更是克劳琛在训练中重点演练的结果。此外,快出球、快反击、带攻击性的压迫式防守,都是克劳琛为中青队打上的德式烙印。
当然,克劳琛也并非完人,中德之战的人员调整或许确实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然而过分追究这些细枝末节的后果只能是一叶障目。我们无需神化克劳琛,也没有必要妖魔化克劳琛。
功利心无助成长
“你们的队员为什么要哭,不就是一场世青赛的比赛吗?你们的队员还和主教练发生了冲突,这真的让我难以理解!”中德之战后,德国青年队队员德鲁拉对中青队赛后的痛哭和混乱场面感到非常不理解。
在欧洲,青年足球锦标赛仅仅是发现新秀的舞台,一向不会有太多的人去关注成绩。本届世青赛,意大利、德国这样的世界足球强国表现差强人意,英格兰、法国、葡萄牙以及丹麦、瑞典等国更是根本没把世青赛放在心上。
而中国足球对本次世青赛的高度重视,让中青队过早拥有了一颗刻意追求锦标的功利心。正因为我们把输赢看得太重,尽力追求成绩的心态让中青队过早透支了状态。中德之战过后,中青队全体队员流泪,董方卓与克劳琛反目,都是因为我们的功利心超越了球队所能够承载的负荷。
除了冯潇霆和陈涛具备一流的素质、赵旭日等队员展现出一定特色外,本届中青队的大部分队员未能体现过人之处。中青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整体实力,球员本身却缺乏亮点。从阿根廷世青赛到荷兰世青赛,我们都是遗憾地离开。但有一点必须记住:相比其他球队,中青队带有更多为胜利赌一把的色彩。如果哪一天,我们告别了为成绩赌博的心态,那才是中国足球真正强大的日子。
大赛心理有欠缺
孱弱的心理素质是中青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青队在积分制的小组赛中,几乎都是一上来就打顺风球,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未得到锻炼。然而,到了一战定生死的淘汰赛,我们队员心理调控能力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门将杨程和后防队员郑涛因为心理紧张导致的发挥失常,以及球队自认必胜德国因此无法坦然面对失败,都是证明。
或许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起米卢的“快乐足球”。
莫忘联赛乃根本
必须承认,中青队三个月的整体备战,对球队取得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届世青赛所有参赛球队中,只有中国队采取了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然而,如果过分看重这种“圈养”式的训练方式,忘记了联赛才是培养人才最根本的途径,中国足球将又一次走进误区。
必须看到,职业联赛对这批球员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论是冯潇霆、陈涛还是其他队员,都是职业联赛给了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只要联赛能够保持足够的水准,有潜力的青少年自然会学到足够多先进的东西,成才率也会提高。当然,从更高要求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将这批中青队员拆散,单个送往国外高水平职业俱乐部效力,球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会更快。
所以,对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来说,如何在整体留学集训和联赛锻炼之间找到结合点,如何在俱乐部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掌握好平衡,是世青赛留下的又一个严峻课题。(荷兰蒂尔堡6月22日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 陈华